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图片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 题 > 新闻专题 > 2025全国水利工作会议 > 要闻

2024年度回眸系列特稿之一丨为中国经济破浪前行贡献水利力量

发表时间:2025-01-07
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龙潭溪取水口施工现场  本报通讯员 郑家裕 摄
  □本报记者 石珊珊
  突破!新时代保护治理黄河标志性重大工程——古贤水利枢纽进入建设实施阶段,70余载的梦想照进现实。
  通水!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全线通水,穿山越岭而来的西江水,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完工!京津冀所有水毁修复项目在入汛前完工,7800多个增发国债水利项目全面实施。
  …………
  奋进,号角嘹亮;前行,步履铿锵。一幅幅热火朝天的水利施工场景,交织成国家水网加快构建的宏大图景,映照出中国经济蓬勃向上的充沛活力。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关键时刻,重任在肩,水利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心怀“国之大者”,真抓实干、向“新”而行,全力推进国家水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水利建设完成投资连续3年迈上1万亿元台阶,稳投资、惠民生、促发展等效益充分释放,为我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贡献了强大的水利力量!
  水利建设完成投资创历史新高,有效发挥稳投资、促增长重要作用
  2024年12月31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现场,水利部亮出成绩单——2024年全国水利建设完成投资1.35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创历史新高!
  以实干作答,用实绩交卷。
  2024年,我国经济面临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具体到水利领域,京津冀等北方地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水利工程损毁严重,防洪工程体系亟需完善。
  洞察时与势,把握主动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增发1万亿元国债的重大决策部署,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并将水利作为重点支持领域。《政府工作报告》作出“推进防洪排涝抗灾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推进国家水网建设”等部署,水利建设被寄予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和稳定发展的厚望。
  坚决当好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水利系统上下坚定发展信心,主动应对问题和挑战,用实实在在的水利建设成效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做出积极贡献。
  具有覆盖范围大、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等优势的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水利部超前谋划相关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指导地方建立可研审查审批、前置要件办理、工作责任落实、完成时限“工作清单”,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推动41项水网重大工程开工。特别是推动古贤水利枢纽正式进入建设阶段,在前期论证阶段,水利部组织黄河水利委员会,会同晋陕两省开展工程规划、工程可研等工作,并先后组织74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46项重大专题研究论证,优化工程建设方案,为工程顺利开工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增发国债带动水利建设全面提速,全国水利建设完成投资再上1万亿元台阶——
  河北共有483个水利项目累计获增发国债资金支持761.9亿元。面对项目多、涉及范围广、资金投入大的情况,河北省水利厅成立增发国债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下设6个工作组,从前期工作、建设管理、监督检查等方面全方位推进,并坚持日统计、周调度、月通报机制。省水利厅还创新实施“饱和施工”模式,统筹分段平行施工、昼夜连续施工、提前预制施工等措施,实现高效紧凑、质量安全一体推进、科学饱和施工。
  水利投融资改革实现新突破,“真金白银”助力水利建设提速提质——
  水利部坚持“两手发力”,会同金融机构出台相关文件,在贷款利率、期限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并出台关于积极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一系列政策文件。2024年,增发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金融信贷加大水利投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水土保持碳汇交易等成势推进,首单水利基础设施投资信托基金成功上市发行,打破“捧着金饭碗找钱”,有效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
  一条条深化改革的举措,一项项令人欣喜的突破,无不展现着水利建设全面提速的强劲势头,无不见证着水利人攻坚奋进的拼搏劲头。水利建设,正日益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加速器”。
  国家水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水资源总体配置格局持续优化
  总长2899公里的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犹如两条巨龙,穿越京津冀豫苏鲁皖7省份,将“南水”源源不断送达北方。202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迎来全面通水10周年,累计调水超767亿立方米,惠及沿线45座大中城市1.85亿人。
  作为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和大动脉,已建成的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沟通起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正成为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生命线。
  水资源格局影响和决定着经济社会发展格局。面对并不富裕且分布不均的水资源“家底”,如何使我国水资源分配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配性更强?
  织密水网,润泽华夏。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加快构建国家水网的重大战略部署,一张旨在从全局高度优化水资源总体配置格局的国家水网,在神州大地加快构建,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保障国家水安全。
  “水利部组织各级水利部门,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加强组织推动,扎实做好水网工程前期工作。同时,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坚持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两手发力,努力扩大水利投资规模,全力推进国家水网建设并取得明显成效。”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说。
  看主骨架和大动脉——南水北调工程生命线作用充分发挥,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中线引江补汉工程进入全面施工阶段,建成后将使中线工程北调水量由95亿立方米增加到115亿立方米。
  看骨干输排水通道——引江济淮、引汉济渭、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等一批跨流域、跨区域重大引调水工程建成通水,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淮河入海水道二期等一批国家水网骨干输排水通道加快建设。
  看重要调蓄结点工程——清江姚家平水库、牡丹江林海水库、水阳江凤凰山水库等国家水网重要结点工程加快实施,将有力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
  看省市县级水网——省级水网建设规划全部批复实施,吉林水网骨干工程、渝西水资源配置等省级水网重大工程加快建设,市县级水网协同发展,城乡一体、互联互通的国家水网体系加快形成。
  “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既要有主骨架和大动脉支撑,也要有“毛细血管”的滋润。
  2024年,水利部科学谋划、系统推进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通水网建设“最后一公里”,国家水网“毛细血管”愈发通畅。12月19日,地处河南粮食主产区的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通过了通水验收。“工程新建或续建改造32条渠道,总长度达325公里。”河南省海河流域水利事务中心副主任胡高坤说,51.7万亩农田将灌溉“无忧”。
  以数字孪生为代表的水利新质生产力,持续为国家水网建设赋能。目前,南水北调东中线数字孪生水网平台基本建成,一批重点水利工程数字孪生系统建成运用,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持续推进,水利“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夯基提能行动启动,国家水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
  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2024年,是四川水利确定的“项目建设年”。一年来,全省完成水利建设投资超600亿元,经初步测算带动GDP(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00亿元以上。水利建设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累计吸纳就业18万人,发放工资46亿元,有效拓宽了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的就业渠道。
  从一域放眼全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2%,增速比全部投资高0.9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40.9%,成为投资扩大的重要支撑因素之一。
  水利工程牵涉环节多,既可带动上游水电、机电、建筑材料等企业发展,又可促进中游设计施工企业和下游运营管护企业发展,对加快释放内需潜力具有重要作用。
  “正在建设的引汉济渭二期工程对上游水泥、机电、设备制造、建材等产业,中下游的设计、施工等产业发挥带动作用。一期工程已经向西安供水,促进了水务、清洁能源等产业发展。”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田养军介绍,当前二期工程正加快建设,预计2026年建成通水。
  水利建设全面提速的背后,是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也是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的稳步提升。越来越多的水利工程开始释放出巨大的防洪、供水、灌溉、航运、发电、生态等综合效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防洪工程体系加快完善,水旱灾害防御更有底气——
  2024年,长江流域凤凰山水库、鄱阳湖康山蓄滞洪区,黄河流域古贤水利枢纽,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太湖吴淞江治理等一批流域骨干防洪工程有序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防线越筑越牢。
  水资源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产业发展“水瓶颈”加快破解——
  2024年,山东太平水库、广西长塘水库、青海蓄集峡水利枢纽供水配套工程等水利枢纽或引调水工程陆续实施,建成后将充分发挥供水效益,实现区域水资源配置优势,缓解区域水资源紧缺问题,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护航乡村全面振兴——
  2024年,水利部积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建设,因地制宜实施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推进农村供水县域统管。全年完成2万多处农村供水工程,提升1亿多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4%。
  灌区建设和现代化改造力度空前,粮食丰收背后的“水力量”更加坚实——
  2024年,水利部联合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农田灌溉发展规划》,科学布局新增灌溉水源和新发展灌溉面积,江西峡江、湖南梅山、河南前坪、广西龙江河谷等一批大中型灌区开工建设。水利部还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安排中央资金超1000亿元,对1300多个灌区实施现代化建设改造,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约7000万亩。
  水利工程航运、发电、生态等效益充分发挥,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更有动力——
  2024年,三峡工程迎来开工建设30周年,在长江防洪体系中发挥关键性骨干作用的同时,累计发电量超1.7万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9亿吨。长江通航条件也因三峡工程显著改善,累计过闸货运量超21亿吨,极大促进了西南腹地与沿海地区的物资交流。
  …………
  从大江大河到涓涓细流,从广袤田野到千家万户,水利建设带来的变化有目共睹——为老百姓生产生活引来“幸福水”,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国家粮食安全引来“放心水”,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引来“生态水”,有力保障国家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征程万里远,奋进正当时。前进路上,水利系统将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在改革创新、拼搏奋斗中推动水利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水利支撑!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1月7日

作者:石珊珊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