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主线,成为“两会”的热词。
从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的角度加以审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受到了“两会”代表委员们的高度关注。
直面严峻的水资源形势
“目前全国600多座大中城市中,400多座城市严重缺水。”全国政协委员、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卜漱和披露的数字,只是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一个方面。
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这是我们国家的基本水情。全球都在关注水这一战略资源,而与世界大多数国家相比,我国的水资源形势更为严峻。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1.38亩,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40%,但是人均水资源2000立方米,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6%~27%。应该说,水资源更短缺。”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如是说。
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发改委主任米东生疾呼:“滇中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所需水资源只能维持到2025年至2030年!”
与水资源短缺同样引起代表委员关注的还有水污染问题。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日趋严重的水污染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形势,危害着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和身体健康。
“全国七大水系中,低于Ⅲ类水质的断面占近一半,主要污染物减排面临巨大压力,区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进展缓慢。近年来,突发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给人民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启东中学校长王生对此十分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兰荪也在提案中指出,我国水环境问题严重,水形势严峻、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水旱灾害频繁问题日益突出,水安全已经成为21世纪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水,映射着经济发展的方式。“长期以来,在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之下,用水方式过于粗放,用水效率低下”,“公众节约水、保护水的意识还不够强”。代表委员们一语中的,找出了症结所在。正是“重开发,轻保护”和竭泽而渔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让我们陷入了窘境。
“发展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坚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省长赵克志语重心长。实践告诉我们,以牺牲环境和后代发展空间为代价的增长是不可取的。
严格水资源管理“现在进行时”
“此前我们对土地比较重视,18亿亩的耕地‘红线’大家都知道,但是目前保护水资源的问题更突出。”陈锡文对划定红线、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刻阐述。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从我国的基本水情出发作出的战略决策。自2009年起,水利部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项制度”,相应地划定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
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出后,全国各地尤其是水利部确定的七个先行先试省份结合自身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水资源条件,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江苏正是七个先行先试省份之一。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水利厅厅长吕振霖说,江苏省要求在严格执行“三条红线”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河湖管理体系,实行“河湖蓝线”管理制度。
“红线”是基本线,“蓝线”是高标准线。如果说“红线”相当于“及格”标准的话,“蓝线”则相当于“优良”标准。
同样是先行先试试点,山东出台了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通过控制用水总量保持水资源永续利用,进而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北京不断提高水资源的保护能力、配置能力和利用效率,确保了首都水源安全、供水安全、水环境安全;天津率先开展工业园区规划和取用自来水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从源头加强需水管理……
对于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代表委员们给予高度评价。“只有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水资源的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和低水平开发的现象。它事关我国经济发展大局,是我们国家现代文明进步和发展的表现。”全国政协委员赵光华评价道。
节水护水需要全社会给力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项战略举措。有了好的管理制度,如何将之落实到位是关键。代表委员们围绕严格水资源管理、实现水资源的科学高效利用纷纷建言献策。
“节约和保护水资源是我国的一项重大国策,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这是代表委员们的共识。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庆达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孙太利表示,全社会都要提高对水的认识,从战略高度对水再认识,把有限的水资源管理好,使用好。
农工党中央在提案中指出,水资源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某一部门不能解决问题,靠多个部门也不能解决问题。农工党中央建议,按照“民主决策,专业化执行”的理念,建立各方参与的公共治理机制,培育多元主体的参与渠道,鼓励有积极性的民众通过恰当的方式参与进来,形成社会治水的强大合力。
农业用水占到了我国用水总量的70%,是用水大户,同时也是节水大户。农民是直接用水者和节水受益者,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离不开他们的参与。全国人大代表河海大学教授章青和山东聊城市市长林峰海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焦于此,建议引导农民增强节水意识,强化对农民的培训,扶持发展节水农业,增强他们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推进严格水资源管理更需要立法保障。全国政协委员郑兰荪建议,制定“水资源保护法”。他说,在现有法律体系中,水资源保护的职责不够明确,有关制度可操作性不强,缺乏从防治源头入手加以保护水资源的具体措施;对违反水资源保护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尚显不足,难于震慑违反水资源保护的违法行为。他建议,在立法中突出保护性开发、利用水资源,严格控制水污染,节约使用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水资源保护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环境保护等部门协助做好水资源保护工作。重要江河、湖泊设立水资源保护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的重大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凌解放说,古代的战争为了占有土地,近代的战争为了掠取石油,未来的战争将很可能是为了争夺水。水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发展的战略物资和重要因素。所以,我们要重新认识和重视水,开发、利用、管理好水,努力走出发展与污染并行共存的怪圈,用最先进的技术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正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马福海所说的那样:“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的生存能力。”我们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水,每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珍爱每一滴水,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1年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