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绕城入画屏 激活发展新动能
——辽宁锦州市以“三河共治”推进生态城市建设
□本报采访组
锦水回纹处,凌河烟雨蒙。
8月,辽宁锦州小凌河和女儿河交汇处的东湖森林公园,水清河畅,绿树成荫,游人如织,欢快的笑声歌声里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3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此调研,并明确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振兴东北的一个优势。
锦州这座因“锦”命名的城市,牢记殷殷嘱托,涌动振兴热潮,在东北大地再织锦绣。近年来,辽宁省锦州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打造“河库一体、林水相依、城水相映、人水和谐”的水生态城市,书写东北大地上的绿水青山新答卷。
锦州市小凌河与女儿河在东湖森林公园交汇 通讯员 军歌 摄
锚定“三河共治”
一张蓝图绘到底
锦州,如同渤海湾畔的一颗珍珠,镶嵌在辽沈大地。新中国成立后,作为辽宁省重要的工业、港口城市,锦州东接“辽中南”工业区,南临渤海,西连“京津唐”工业区,是环渤海经济圈、东北亚经济圈的交汇点和连接东北内陆与渤海的黄金走廊。
随着城市人口倍增、工业化加速,以及一度粗放的发展模式,自西向东穿城而过的小凌河及其支流女儿河、百股河断流现象愈加突出,城区段水质因工业和生活污水直排,污染也愈发严重。古代文人墨客推崇的“锦州八景”因缺水而难觅踪迹,“风天黄沙漫天,雨天泥泞不堪”的场景曾经让沿河群众叫苦不迭。
“那时的小凌河萎缩得只剩几米宽,经常断流。河道里垃圾乱占,住在附近的居民,夏天不敢开窗户,怕有味,冬天也不敢开窗户,河道裸露,刮起风来尘土飞扬。”今年66岁的梁树军,在小凌河附近已经住了20多年,回想起之前的场景,仍是感慨万分。
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和行动指南,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开启。2014年,锦州市委、市政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落锤定音,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生态优先、综合治理”的原则,组织编制“三河共治”综合规划,科学谋划小凌河、女儿河、百股河综合治理蓝图。
2014年4月,按照先城区后农村、先干流后支流的治理步骤,锦州城区段小凌河、女儿河综合治理工程率先全线开工。为全面治理河道污染阻塞问题,通过建设截污管线取缔了之前的全部排污口;河道清淤疏浚、堤防加固、生态修复、景观建设等措施有序推进。综合治理使得河流水动力条件和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标准,河流水质优良率超过88%。重新焕发生机的小凌河、女儿河吸引了天鹅、白鹭等水生鸟类在这里繁衍生息、迁徙停留,鱼类、水草等自然生态系统也更加完善,呈现出了水清河畅、飞鸟掠水、鱼翔浅底、岸绿林茂的生态美景。
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2019年,锦州市在全面推进小凌河、女儿河生态治理的同时,积极谋划和推进锦州市百股河综合治理工作。
2025年的立秋时节,在百股河上游的头道河河道中,施工人员正紧锣密鼓地铺设防渗材料,进行景观绿化施工。“目前我们正在实施的是百股河综合治理工程最后的部分水系连通及生态修复工程,力争在今年10月完工。”锦州市水利局河务科科长洪长江介绍,该工程主要是从锦凌水库取水,利用输水管道将水送至百股河上游河道,通过有效拦蓄在河道内形成连续水面,同时对沿河及湿地进行景观绿化。
随着百股河综合治理工程的推进实施,“三河共治”工程计划于今年内全部完成。届时“三河”将实现水通、路通,河道断流、满城飞沙的景象不再复返,“锦水回纹”“凌河烟雨”的美景也将重现。
利益共享 协同共治
全面提升河湖管护能力
“我负责的河段是女儿河西湖社区段,全长800米,作为村级河长,我每周都要沿河巡查,看河道是否存在漂浮物、垃圾、排污口违规排污等管护问题。”今年42岁的张丽作为锦州市太和区西湖社区党支部书记,已经担任村级河长3年多,对河长的履职清单如数家珍。
多年来,基于“利益共享、协同共治”的共识,锦州市以河长制为抓手,积极探索“三河共治”成果常态化管护工作,全面守护河湖治理成果。张丽便是锦州市1300余名村级河长中的一员。
在“三河共治”进程中,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的下发,为锦州市治河管河送来了新的政策指引。自2017年起,锦州市相继制定了《锦州市实施河长制工作方案》《锦州市河长制考核方案》《锦州市河长制工作管理办法》《锦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建设美丽河库三年行动计划》等系列指导性文件,持续深化落实河长制,不断提升河湖保护成效。
为进一步完善河湖治理体系,锦州市积极探索河长、警长、检察长和法院院长的“四长联动”机制,强力推进依法治河。
“‘三河共治’期间,锦州市采取了‘四长联动’、纪检上手、区别处置等方法解决拆迁难、清乱难等问题,共拆除违建违占点75处,铲除私建花园、菜园等290处,查处采砂弃料3处,有力确保了‘三河共治’工程的平稳有序开展。”锦州市水利局局长张永刚介绍。
锦州市河长办严格落实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积极发挥分办、督办、综合、协调职能,协同生态环境、农业农村、住建等部门,累计清理河湖岸线范围内“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340处,累计打击涉河、涉水刑事犯罪案件67起。针对整治河道黑臭,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将8个大型排污口和近百个小型零散排污口全部取缔,其余排污口全部改造并入市政管网。
“下一步,我们将在女儿河王宝山段架设电子监控探头,与公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协同配合,以‘人防+技防’的方式全面确保女儿河的河畅、水清、岸绿。”锦州市太和区水利局副局长林宇峰说道。
目前,锦州市已在“三河共治”区选择79个重要点位,架设101个电子监控探头,全天候监控雨情水情,以及欺河占地、污染河流等行为。随着信息化管控手段的深入实施,锦州市河长制也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三河共治”的智慧治水新篇章全面开启。
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
打造秀美宜居锦城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人心所盼。
2022年8月,驻足小凌河畔,习近平总书记说:“生态文明建设能够明显提升老百姓获得感,老百姓体会也最深刻。要坚持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多为老百姓建设休闲、健身、娱乐的公共场所。”
如今,漫步在东湖森林公园,碧水蜿蜒、绿带交织,市民健身步道、水上乐园、运动广场等设施一应俱全,成了市民闹中取静、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据了解,每天到这里活动的居民经常达六七万人,极大地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现在水面宽阔了,水质也好了,空气很清新。加上配备了各种健身设施,我时不时都会带孙子过来转转!”在东湖森林公园内,李美贤正带着孙子在健身岛上的室外智能健身区域锻炼活动。
近年来,锦州市坚持治山、治水、治城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将河湖保护治理成果转化为市民触手可及的幸福生活。绕城而过的“三河”正逐步成为惠及锦城百姓的交通带、生态带、旅游带、休闲带。
漫步锦州城,滨河路沿河而建:以北普陀山南麓的锦凌水库为起点,沿着小凌河市区段穿城而过,秀美南山映入眼帘。在云飞桥南,小凌河与女儿河交汇,幻化出色彩斑斓的东湖美景……滨河路绵延数十公里,把锦州的“三山”“三河”一路串联,彻底打通了锦州城区内部的交通“主动脉”。
“如今,我们还在小凌河组织开展了各类水上项目。夏季,我们会推出龙舟、皮划艇、赛艇等项目;冬季则开展冰舟、冰帆、冬泳等活动,更多地把体育文化、体育项目带到群众身边,惠及更多百姓。”据锦州市体育服务中心副主任才兴介绍,如今,在东湖森林公园的水面上,不仅常能看到帆板、赛艇、皮艇爱好者们“乘风破浪”,还有包括锦州冬泳协会、龙舟协会在内的多家社会组织提供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服务,丰富着市民的文化体育生活。
而在女儿河王宝山段,与东湖森林公园遥相呼应的西湖湿地公园也于2024年建成。一年间,公园外一栋栋新房拔地而起,一片片树林郁郁葱葱,休闲场所更是增添了许多人气。这片以生态湿地、康体运动为主要功能的区域已然成为带动锦州西部城市发展、为百姓提供休闲活动的亲水公园。
“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持以系统观念治理生态环境,持续开展蓝天、绿地、净土、碧水四大行动,深入推进‘三河共治、三山共建、两环一带’建设,建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机制,形成协同联动的大保护大治理大建设工作格局。”锦州市副市长蒋立新说。
如今,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锦州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了产业从粗放到集约、能源从传统到低碳、生态从开发到保护的巨大转变。
从曾经的“烂树林子”到水色氤氲、鸥鹭翔集的“母亲河”,从河道断流、满城飞沙到“凌河烟雨”“锦水回纹”,从“荒芜之地”到集生态、休闲、健身于一体的多功能“城市花园”……辽宁锦州的故事,是新时代的水生态故事,更是民生福祉在幸福河湖岸边不断增进的故事。
(本报采访组成员:李国隆、樊弋滋、陈晓磊、周念晨、刘帅冶、李富伟、贾玉娟)
“三河”名片
小凌河
小凌河是辽宁省西部较大的河流之一,是锦州市的母亲河,发源于葫芦岛市建昌县和朝阳市朝阳县交界的柏山山脉,全长206公里,其中锦州市境内干流河长94公里,流域面积1488平方公里。河流流经锦州市的凌海市、太和区、古塔区、凌河区、高新区、经开区,最终注入渤海湾。
女儿河
女儿河是小凌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葫芦岛市兴城市药王庙乡西南侧,流经葫芦岛、锦州两市,全长129公里。女儿河锦州段长23公里,其中葫芦岛、锦州两市界河段长约10公里。女儿河在锦州市区东湖公园附近汇入小凌河,最终流入渤海湾。
百股河
百股河是小凌河下游汇入的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锦州市义县大定堡满族乡石桥子村,全长34.6公里,流域面积306.7平方公里。百股河东与支流水泉河为邻,南侧为小凌河干流,西侧与牤牛河毗邻,流经锦州市义县、凌海市、太和区、凌河区,于锦州市凌河区紫荆街道百股村附近注入小凌河。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8月14日
□本报采访组
锦水回纹处,凌河烟雨蒙。
8月,辽宁锦州小凌河和女儿河交汇处的东湖森林公园,水清河畅,绿树成荫,游人如织,欢快的笑声歌声里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3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此调研,并明确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振兴东北的一个优势。
锦州这座因“锦”命名的城市,牢记殷殷嘱托,涌动振兴热潮,在东北大地再织锦绣。近年来,辽宁省锦州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打造“河库一体、林水相依、城水相映、人水和谐”的水生态城市,书写东北大地上的绿水青山新答卷。
锦州市小凌河与女儿河在东湖森林公园交汇 通讯员 军歌 摄
锚定“三河共治”
一张蓝图绘到底
锦州,如同渤海湾畔的一颗珍珠,镶嵌在辽沈大地。新中国成立后,作为辽宁省重要的工业、港口城市,锦州东接“辽中南”工业区,南临渤海,西连“京津唐”工业区,是环渤海经济圈、东北亚经济圈的交汇点和连接东北内陆与渤海的黄金走廊。
随着城市人口倍增、工业化加速,以及一度粗放的发展模式,自西向东穿城而过的小凌河及其支流女儿河、百股河断流现象愈加突出,城区段水质因工业和生活污水直排,污染也愈发严重。古代文人墨客推崇的“锦州八景”因缺水而难觅踪迹,“风天黄沙漫天,雨天泥泞不堪”的场景曾经让沿河群众叫苦不迭。
“那时的小凌河萎缩得只剩几米宽,经常断流。河道里垃圾乱占,住在附近的居民,夏天不敢开窗户,怕有味,冬天也不敢开窗户,河道裸露,刮起风来尘土飞扬。”今年66岁的梁树军,在小凌河附近已经住了20多年,回想起之前的场景,仍是感慨万分。
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和行动指南,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开启。2014年,锦州市委、市政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落锤定音,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生态优先、综合治理”的原则,组织编制“三河共治”综合规划,科学谋划小凌河、女儿河、百股河综合治理蓝图。
2014年4月,按照先城区后农村、先干流后支流的治理步骤,锦州城区段小凌河、女儿河综合治理工程率先全线开工。为全面治理河道污染阻塞问题,通过建设截污管线取缔了之前的全部排污口;河道清淤疏浚、堤防加固、生态修复、景观建设等措施有序推进。综合治理使得河流水动力条件和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标准,河流水质优良率超过88%。重新焕发生机的小凌河、女儿河吸引了天鹅、白鹭等水生鸟类在这里繁衍生息、迁徙停留,鱼类、水草等自然生态系统也更加完善,呈现出了水清河畅、飞鸟掠水、鱼翔浅底、岸绿林茂的生态美景。
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2019年,锦州市在全面推进小凌河、女儿河生态治理的同时,积极谋划和推进锦州市百股河综合治理工作。
2025年的立秋时节,在百股河上游的头道河河道中,施工人员正紧锣密鼓地铺设防渗材料,进行景观绿化施工。“目前我们正在实施的是百股河综合治理工程最后的部分水系连通及生态修复工程,力争在今年10月完工。”锦州市水利局河务科科长洪长江介绍,该工程主要是从锦凌水库取水,利用输水管道将水送至百股河上游河道,通过有效拦蓄在河道内形成连续水面,同时对沿河及湿地进行景观绿化。
随着百股河综合治理工程的推进实施,“三河共治”工程计划于今年内全部完成。届时“三河”将实现水通、路通,河道断流、满城飞沙的景象不再复返,“锦水回纹”“凌河烟雨”的美景也将重现。
利益共享 协同共治
全面提升河湖管护能力
“我负责的河段是女儿河西湖社区段,全长800米,作为村级河长,我每周都要沿河巡查,看河道是否存在漂浮物、垃圾、排污口违规排污等管护问题。”今年42岁的张丽作为锦州市太和区西湖社区党支部书记,已经担任村级河长3年多,对河长的履职清单如数家珍。
多年来,基于“利益共享、协同共治”的共识,锦州市以河长制为抓手,积极探索“三河共治”成果常态化管护工作,全面守护河湖治理成果。张丽便是锦州市1300余名村级河长中的一员。
在“三河共治”进程中,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的下发,为锦州市治河管河送来了新的政策指引。自2017年起,锦州市相继制定了《锦州市实施河长制工作方案》《锦州市河长制考核方案》《锦州市河长制工作管理办法》《锦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建设美丽河库三年行动计划》等系列指导性文件,持续深化落实河长制,不断提升河湖保护成效。
为进一步完善河湖治理体系,锦州市积极探索河长、警长、检察长和法院院长的“四长联动”机制,强力推进依法治河。
“‘三河共治’期间,锦州市采取了‘四长联动’、纪检上手、区别处置等方法解决拆迁难、清乱难等问题,共拆除违建违占点75处,铲除私建花园、菜园等290处,查处采砂弃料3处,有力确保了‘三河共治’工程的平稳有序开展。”锦州市水利局局长张永刚介绍。
锦州市河长办严格落实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积极发挥分办、督办、综合、协调职能,协同生态环境、农业农村、住建等部门,累计清理河湖岸线范围内“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340处,累计打击涉河、涉水刑事犯罪案件67起。针对整治河道黑臭,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将8个大型排污口和近百个小型零散排污口全部取缔,其余排污口全部改造并入市政管网。
“下一步,我们将在女儿河王宝山段架设电子监控探头,与公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协同配合,以‘人防+技防’的方式全面确保女儿河的河畅、水清、岸绿。”锦州市太和区水利局副局长林宇峰说道。
目前,锦州市已在“三河共治”区选择79个重要点位,架设101个电子监控探头,全天候监控雨情水情,以及欺河占地、污染河流等行为。随着信息化管控手段的深入实施,锦州市河长制也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三河共治”的智慧治水新篇章全面开启。
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
打造秀美宜居锦城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人心所盼。
2022年8月,驻足小凌河畔,习近平总书记说:“生态文明建设能够明显提升老百姓获得感,老百姓体会也最深刻。要坚持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多为老百姓建设休闲、健身、娱乐的公共场所。”
如今,漫步在东湖森林公园,碧水蜿蜒、绿带交织,市民健身步道、水上乐园、运动广场等设施一应俱全,成了市民闹中取静、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据了解,每天到这里活动的居民经常达六七万人,极大地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现在水面宽阔了,水质也好了,空气很清新。加上配备了各种健身设施,我时不时都会带孙子过来转转!”在东湖森林公园内,李美贤正带着孙子在健身岛上的室外智能健身区域锻炼活动。
近年来,锦州市坚持治山、治水、治城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将河湖保护治理成果转化为市民触手可及的幸福生活。绕城而过的“三河”正逐步成为惠及锦城百姓的交通带、生态带、旅游带、休闲带。
漫步锦州城,滨河路沿河而建:以北普陀山南麓的锦凌水库为起点,沿着小凌河市区段穿城而过,秀美南山映入眼帘。在云飞桥南,小凌河与女儿河交汇,幻化出色彩斑斓的东湖美景……滨河路绵延数十公里,把锦州的“三山”“三河”一路串联,彻底打通了锦州城区内部的交通“主动脉”。
“如今,我们还在小凌河组织开展了各类水上项目。夏季,我们会推出龙舟、皮划艇、赛艇等项目;冬季则开展冰舟、冰帆、冬泳等活动,更多地把体育文化、体育项目带到群众身边,惠及更多百姓。”据锦州市体育服务中心副主任才兴介绍,如今,在东湖森林公园的水面上,不仅常能看到帆板、赛艇、皮艇爱好者们“乘风破浪”,还有包括锦州冬泳协会、龙舟协会在内的多家社会组织提供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服务,丰富着市民的文化体育生活。
而在女儿河王宝山段,与东湖森林公园遥相呼应的西湖湿地公园也于2024年建成。一年间,公园外一栋栋新房拔地而起,一片片树林郁郁葱葱,休闲场所更是增添了许多人气。这片以生态湿地、康体运动为主要功能的区域已然成为带动锦州西部城市发展、为百姓提供休闲活动的亲水公园。
“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持以系统观念治理生态环境,持续开展蓝天、绿地、净土、碧水四大行动,深入推进‘三河共治、三山共建、两环一带’建设,建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机制,形成协同联动的大保护大治理大建设工作格局。”锦州市副市长蒋立新说。
如今,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锦州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了产业从粗放到集约、能源从传统到低碳、生态从开发到保护的巨大转变。
从曾经的“烂树林子”到水色氤氲、鸥鹭翔集的“母亲河”,从河道断流、满城飞沙到“凌河烟雨”“锦水回纹”,从“荒芜之地”到集生态、休闲、健身于一体的多功能“城市花园”……辽宁锦州的故事,是新时代的水生态故事,更是民生福祉在幸福河湖岸边不断增进的故事。
(本报采访组成员:李国隆、樊弋滋、陈晓磊、周念晨、刘帅冶、李富伟、贾玉娟)
小凌河
小凌河是辽宁省西部较大的河流之一,是锦州市的母亲河,发源于葫芦岛市建昌县和朝阳市朝阳县交界的柏山山脉,全长206公里,其中锦州市境内干流河长94公里,流域面积1488平方公里。河流流经锦州市的凌海市、太和区、古塔区、凌河区、高新区、经开区,最终注入渤海湾。
女儿河
女儿河是小凌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葫芦岛市兴城市药王庙乡西南侧,流经葫芦岛、锦州两市,全长129公里。女儿河锦州段长23公里,其中葫芦岛、锦州两市界河段长约10公里。女儿河在锦州市区东湖公园附近汇入小凌河,最终流入渤海湾。
百股河
百股河是小凌河下游汇入的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锦州市义县大定堡满族乡石桥子村,全长34.6公里,流域面积306.7平方公里。百股河东与支流水泉河为邻,南侧为小凌河干流,西侧与牤牛河毗邻,流经锦州市义县、凌海市、太和区、凌河区,于锦州市凌河区紫荆街道百股村附近注入小凌河。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8月14日
□本报采访组
锦水回纹处,凌河烟雨蒙。
8月,辽宁锦州小凌河和女儿河交汇处的东湖森林公园,水清河畅,绿树成荫,游人如织,欢快的笑声歌声里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3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此调研,并明确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振兴东北的一个优势。
锦州这座因“锦”命名的城市,牢记殷殷嘱托,涌动振兴热潮,在东北大地再织锦绣。近年来,辽宁省锦州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打造“河库一体、林水相依、城水相映、人水和谐”的水生态城市,书写东北大地上的绿水青山新答卷。
锦州市小凌河与女儿河在东湖森林公园交汇 通讯员 军歌 摄
锚定“三河共治”
一张蓝图绘到底
锦州,如同渤海湾畔的一颗珍珠,镶嵌在辽沈大地。新中国成立后,作为辽宁省重要的工业、港口城市,锦州东接“辽中南”工业区,南临渤海,西连“京津唐”工业区,是环渤海经济圈、东北亚经济圈的交汇点和连接东北内陆与渤海的黄金走廊。
随着城市人口倍增、工业化加速,以及一度粗放的发展模式,自西向东穿城而过的小凌河及其支流女儿河、百股河断流现象愈加突出,城区段水质因工业和生活污水直排,污染也愈发严重。古代文人墨客推崇的“锦州八景”因缺水而难觅踪迹,“风天黄沙漫天,雨天泥泞不堪”的场景曾经让沿河群众叫苦不迭。
“那时的小凌河萎缩得只剩几米宽,经常断流。河道里垃圾乱占,住在附近的居民,夏天不敢开窗户,怕有味,冬天也不敢开窗户,河道裸露,刮起风来尘土飞扬。”今年66岁的梁树军,在小凌河附近已经住了20多年,回想起之前的场景,仍是感慨万分。
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和行动指南,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开启。2014年,锦州市委、市政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落锤定音,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生态优先、综合治理”的原则,组织编制“三河共治”综合规划,科学谋划小凌河、女儿河、百股河综合治理蓝图。
2014年4月,按照先城区后农村、先干流后支流的治理步骤,锦州城区段小凌河、女儿河综合治理工程率先全线开工。为全面治理河道污染阻塞问题,通过建设截污管线取缔了之前的全部排污口;河道清淤疏浚、堤防加固、生态修复、景观建设等措施有序推进。综合治理使得河流水动力条件和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标准,河流水质优良率超过88%。重新焕发生机的小凌河、女儿河吸引了天鹅、白鹭等水生鸟类在这里繁衍生息、迁徙停留,鱼类、水草等自然生态系统也更加完善,呈现出了水清河畅、飞鸟掠水、鱼翔浅底、岸绿林茂的生态美景。
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2019年,锦州市在全面推进小凌河、女儿河生态治理的同时,积极谋划和推进锦州市百股河综合治理工作。
2025年的立秋时节,在百股河上游的头道河河道中,施工人员正紧锣密鼓地铺设防渗材料,进行景观绿化施工。“目前我们正在实施的是百股河综合治理工程最后的部分水系连通及生态修复工程,力争在今年10月完工。”锦州市水利局河务科科长洪长江介绍,该工程主要是从锦凌水库取水,利用输水管道将水送至百股河上游河道,通过有效拦蓄在河道内形成连续水面,同时对沿河及湿地进行景观绿化。
随着百股河综合治理工程的推进实施,“三河共治”工程计划于今年内全部完成。届时“三河”将实现水通、路通,河道断流、满城飞沙的景象不再复返,“锦水回纹”“凌河烟雨”的美景也将重现。
利益共享 协同共治
全面提升河湖管护能力
“我负责的河段是女儿河西湖社区段,全长800米,作为村级河长,我每周都要沿河巡查,看河道是否存在漂浮物、垃圾、排污口违规排污等管护问题。”今年42岁的张丽作为锦州市太和区西湖社区党支部书记,已经担任村级河长3年多,对河长的履职清单如数家珍。
多年来,基于“利益共享、协同共治”的共识,锦州市以河长制为抓手,积极探索“三河共治”成果常态化管护工作,全面守护河湖治理成果。张丽便是锦州市1300余名村级河长中的一员。
在“三河共治”进程中,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的下发,为锦州市治河管河送来了新的政策指引。自2017年起,锦州市相继制定了《锦州市实施河长制工作方案》《锦州市河长制考核方案》《锦州市河长制工作管理办法》《锦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建设美丽河库三年行动计划》等系列指导性文件,持续深化落实河长制,不断提升河湖保护成效。
为进一步完善河湖治理体系,锦州市积极探索河长、警长、检察长和法院院长的“四长联动”机制,强力推进依法治河。
“‘三河共治’期间,锦州市采取了‘四长联动’、纪检上手、区别处置等方法解决拆迁难、清乱难等问题,共拆除违建违占点75处,铲除私建花园、菜园等290处,查处采砂弃料3处,有力确保了‘三河共治’工程的平稳有序开展。”锦州市水利局局长张永刚介绍。
锦州市河长办严格落实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积极发挥分办、督办、综合、协调职能,协同生态环境、农业农村、住建等部门,累计清理河湖岸线范围内“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340处,累计打击涉河、涉水刑事犯罪案件67起。针对整治河道黑臭,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将8个大型排污口和近百个小型零散排污口全部取缔,其余排污口全部改造并入市政管网。
“下一步,我们将在女儿河王宝山段架设电子监控探头,与公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协同配合,以‘人防+技防’的方式全面确保女儿河的河畅、水清、岸绿。”锦州市太和区水利局副局长林宇峰说道。
目前,锦州市已在“三河共治”区选择79个重要点位,架设101个电子监控探头,全天候监控雨情水情,以及欺河占地、污染河流等行为。随着信息化管控手段的深入实施,锦州市河长制也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三河共治”的智慧治水新篇章全面开启。
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
打造秀美宜居锦城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人心所盼。
2022年8月,驻足小凌河畔,习近平总书记说:“生态文明建设能够明显提升老百姓获得感,老百姓体会也最深刻。要坚持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多为老百姓建设休闲、健身、娱乐的公共场所。”
如今,漫步在东湖森林公园,碧水蜿蜒、绿带交织,市民健身步道、水上乐园、运动广场等设施一应俱全,成了市民闹中取静、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据了解,每天到这里活动的居民经常达六七万人,极大地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现在水面宽阔了,水质也好了,空气很清新。加上配备了各种健身设施,我时不时都会带孙子过来转转!”在东湖森林公园内,李美贤正带着孙子在健身岛上的室外智能健身区域锻炼活动。
近年来,锦州市坚持治山、治水、治城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将河湖保护治理成果转化为市民触手可及的幸福生活。绕城而过的“三河”正逐步成为惠及锦城百姓的交通带、生态带、旅游带、休闲带。
漫步锦州城,滨河路沿河而建:以北普陀山南麓的锦凌水库为起点,沿着小凌河市区段穿城而过,秀美南山映入眼帘。在云飞桥南,小凌河与女儿河交汇,幻化出色彩斑斓的东湖美景……滨河路绵延数十公里,把锦州的“三山”“三河”一路串联,彻底打通了锦州城区内部的交通“主动脉”。
“如今,我们还在小凌河组织开展了各类水上项目。夏季,我们会推出龙舟、皮划艇、赛艇等项目;冬季则开展冰舟、冰帆、冬泳等活动,更多地把体育文化、体育项目带到群众身边,惠及更多百姓。”据锦州市体育服务中心副主任才兴介绍,如今,在东湖森林公园的水面上,不仅常能看到帆板、赛艇、皮艇爱好者们“乘风破浪”,还有包括锦州冬泳协会、龙舟协会在内的多家社会组织提供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服务,丰富着市民的文化体育生活。
而在女儿河王宝山段,与东湖森林公园遥相呼应的西湖湿地公园也于2024年建成。一年间,公园外一栋栋新房拔地而起,一片片树林郁郁葱葱,休闲场所更是增添了许多人气。这片以生态湿地、康体运动为主要功能的区域已然成为带动锦州西部城市发展、为百姓提供休闲活动的亲水公园。
“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持以系统观念治理生态环境,持续开展蓝天、绿地、净土、碧水四大行动,深入推进‘三河共治、三山共建、两环一带’建设,建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机制,形成协同联动的大保护大治理大建设工作格局。”锦州市副市长蒋立新说。
如今,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锦州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了产业从粗放到集约、能源从传统到低碳、生态从开发到保护的巨大转变。
从曾经的“烂树林子”到水色氤氲、鸥鹭翔集的“母亲河”,从河道断流、满城飞沙到“凌河烟雨”“锦水回纹”,从“荒芜之地”到集生态、休闲、健身于一体的多功能“城市花园”……辽宁锦州的故事,是新时代的水生态故事,更是民生福祉在幸福河湖岸边不断增进的故事。
(本报采访组成员:李国隆、樊弋滋、陈晓磊、周念晨、刘帅冶、李富伟、贾玉娟)
小凌河
小凌河是辽宁省西部较大的河流之一,是锦州市的母亲河,发源于葫芦岛市建昌县和朝阳市朝阳县交界的柏山山脉,全长206公里,其中锦州市境内干流河长94公里,流域面积1488平方公里。河流流经锦州市的凌海市、太和区、古塔区、凌河区、高新区、经开区,最终注入渤海湾。
女儿河
女儿河是小凌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葫芦岛市兴城市药王庙乡西南侧,流经葫芦岛、锦州两市,全长129公里。女儿河锦州段长23公里,其中葫芦岛、锦州两市界河段长约10公里。女儿河在锦州市区东湖公园附近汇入小凌河,最终流入渤海湾。
百股河
百股河是小凌河下游汇入的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锦州市义县大定堡满族乡石桥子村,全长34.6公里,流域面积306.7平方公里。百股河东与支流水泉河为邻,南侧为小凌河干流,西侧与牤牛河毗邻,流经锦州市义县、凌海市、太和区、凌河区,于锦州市凌河区紫荆街道百股村附近注入小凌河。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8月14日
□本报采访组
锦水回纹处,凌河烟雨蒙。
8月,辽宁锦州小凌河和女儿河交汇处的东湖森林公园,水清河畅,绿树成荫,游人如织,欢快的笑声歌声里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3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此调研,并明确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振兴东北的一个优势。
锦州这座因“锦”命名的城市,牢记殷殷嘱托,涌动振兴热潮,在东北大地再织锦绣。近年来,辽宁省锦州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打造“河库一体、林水相依、城水相映、人水和谐”的水生态城市,书写东北大地上的绿水青山新答卷。
锦州市小凌河与女儿河在东湖森林公园交汇 通讯员 军歌 摄
锚定“三河共治”
一张蓝图绘到底
锦州,如同渤海湾畔的一颗珍珠,镶嵌在辽沈大地。新中国成立后,作为辽宁省重要的工业、港口城市,锦州东接“辽中南”工业区,南临渤海,西连“京津唐”工业区,是环渤海经济圈、东北亚经济圈的交汇点和连接东北内陆与渤海的黄金走廊。
随着城市人口倍增、工业化加速,以及一度粗放的发展模式,自西向东穿城而过的小凌河及其支流女儿河、百股河断流现象愈加突出,城区段水质因工业和生活污水直排,污染也愈发严重。古代文人墨客推崇的“锦州八景”因缺水而难觅踪迹,“风天黄沙漫天,雨天泥泞不堪”的场景曾经让沿河群众叫苦不迭。
“那时的小凌河萎缩得只剩几米宽,经常断流。河道里垃圾乱占,住在附近的居民,夏天不敢开窗户,怕有味,冬天也不敢开窗户,河道裸露,刮起风来尘土飞扬。”今年66岁的梁树军,在小凌河附近已经住了20多年,回想起之前的场景,仍是感慨万分。
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和行动指南,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开启。2014年,锦州市委、市政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落锤定音,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生态优先、综合治理”的原则,组织编制“三河共治”综合规划,科学谋划小凌河、女儿河、百股河综合治理蓝图。
2014年4月,按照先城区后农村、先干流后支流的治理步骤,锦州城区段小凌河、女儿河综合治理工程率先全线开工。为全面治理河道污染阻塞问题,通过建设截污管线取缔了之前的全部排污口;河道清淤疏浚、堤防加固、生态修复、景观建设等措施有序推进。综合治理使得河流水动力条件和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标准,河流水质优良率超过88%。重新焕发生机的小凌河、女儿河吸引了天鹅、白鹭等水生鸟类在这里繁衍生息、迁徙停留,鱼类、水草等自然生态系统也更加完善,呈现出了水清河畅、飞鸟掠水、鱼翔浅底、岸绿林茂的生态美景。
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2019年,锦州市在全面推进小凌河、女儿河生态治理的同时,积极谋划和推进锦州市百股河综合治理工作。
2025年的立秋时节,在百股河上游的头道河河道中,施工人员正紧锣密鼓地铺设防渗材料,进行景观绿化施工。“目前我们正在实施的是百股河综合治理工程最后的部分水系连通及生态修复工程,力争在今年10月完工。”锦州市水利局河务科科长洪长江介绍,该工程主要是从锦凌水库取水,利用输水管道将水送至百股河上游河道,通过有效拦蓄在河道内形成连续水面,同时对沿河及湿地进行景观绿化。
随着百股河综合治理工程的推进实施,“三河共治”工程计划于今年内全部完成。届时“三河”将实现水通、路通,河道断流、满城飞沙的景象不再复返,“锦水回纹”“凌河烟雨”的美景也将重现。
利益共享 协同共治
全面提升河湖管护能力
“我负责的河段是女儿河西湖社区段,全长800米,作为村级河长,我每周都要沿河巡查,看河道是否存在漂浮物、垃圾、排污口违规排污等管护问题。”今年42岁的张丽作为锦州市太和区西湖社区党支部书记,已经担任村级河长3年多,对河长的履职清单如数家珍。
多年来,基于“利益共享、协同共治”的共识,锦州市以河长制为抓手,积极探索“三河共治”成果常态化管护工作,全面守护河湖治理成果。张丽便是锦州市1300余名村级河长中的一员。
在“三河共治”进程中,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的下发,为锦州市治河管河送来了新的政策指引。自2017年起,锦州市相继制定了《锦州市实施河长制工作方案》《锦州市河长制考核方案》《锦州市河长制工作管理办法》《锦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建设美丽河库三年行动计划》等系列指导性文件,持续深化落实河长制,不断提升河湖保护成效。
为进一步完善河湖治理体系,锦州市积极探索河长、警长、检察长和法院院长的“四长联动”机制,强力推进依法治河。
“‘三河共治’期间,锦州市采取了‘四长联动’、纪检上手、区别处置等方法解决拆迁难、清乱难等问题,共拆除违建违占点75处,铲除私建花园、菜园等290处,查处采砂弃料3处,有力确保了‘三河共治’工程的平稳有序开展。”锦州市水利局局长张永刚介绍。
锦州市河长办严格落实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积极发挥分办、督办、综合、协调职能,协同生态环境、农业农村、住建等部门,累计清理河湖岸线范围内“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340处,累计打击涉河、涉水刑事犯罪案件67起。针对整治河道黑臭,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将8个大型排污口和近百个小型零散排污口全部取缔,其余排污口全部改造并入市政管网。
“下一步,我们将在女儿河王宝山段架设电子监控探头,与公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协同配合,以‘人防+技防’的方式全面确保女儿河的河畅、水清、岸绿。”锦州市太和区水利局副局长林宇峰说道。
目前,锦州市已在“三河共治”区选择79个重要点位,架设101个电子监控探头,全天候监控雨情水情,以及欺河占地、污染河流等行为。随着信息化管控手段的深入实施,锦州市河长制也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三河共治”的智慧治水新篇章全面开启。
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
打造秀美宜居锦城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人心所盼。
2022年8月,驻足小凌河畔,习近平总书记说:“生态文明建设能够明显提升老百姓获得感,老百姓体会也最深刻。要坚持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多为老百姓建设休闲、健身、娱乐的公共场所。”
如今,漫步在东湖森林公园,碧水蜿蜒、绿带交织,市民健身步道、水上乐园、运动广场等设施一应俱全,成了市民闹中取静、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据了解,每天到这里活动的居民经常达六七万人,极大地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现在水面宽阔了,水质也好了,空气很清新。加上配备了各种健身设施,我时不时都会带孙子过来转转!”在东湖森林公园内,李美贤正带着孙子在健身岛上的室外智能健身区域锻炼活动。
近年来,锦州市坚持治山、治水、治城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将河湖保护治理成果转化为市民触手可及的幸福生活。绕城而过的“三河”正逐步成为惠及锦城百姓的交通带、生态带、旅游带、休闲带。
漫步锦州城,滨河路沿河而建:以北普陀山南麓的锦凌水库为起点,沿着小凌河市区段穿城而过,秀美南山映入眼帘。在云飞桥南,小凌河与女儿河交汇,幻化出色彩斑斓的东湖美景……滨河路绵延数十公里,把锦州的“三山”“三河”一路串联,彻底打通了锦州城区内部的交通“主动脉”。
“如今,我们还在小凌河组织开展了各类水上项目。夏季,我们会推出龙舟、皮划艇、赛艇等项目;冬季则开展冰舟、冰帆、冬泳等活动,更多地把体育文化、体育项目带到群众身边,惠及更多百姓。”据锦州市体育服务中心副主任才兴介绍,如今,在东湖森林公园的水面上,不仅常能看到帆板、赛艇、皮艇爱好者们“乘风破浪”,还有包括锦州冬泳协会、龙舟协会在内的多家社会组织提供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服务,丰富着市民的文化体育生活。
而在女儿河王宝山段,与东湖森林公园遥相呼应的西湖湿地公园也于2024年建成。一年间,公园外一栋栋新房拔地而起,一片片树林郁郁葱葱,休闲场所更是增添了许多人气。这片以生态湿地、康体运动为主要功能的区域已然成为带动锦州西部城市发展、为百姓提供休闲活动的亲水公园。
“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持以系统观念治理生态环境,持续开展蓝天、绿地、净土、碧水四大行动,深入推进‘三河共治、三山共建、两环一带’建设,建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机制,形成协同联动的大保护大治理大建设工作格局。”锦州市副市长蒋立新说。
如今,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锦州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了产业从粗放到集约、能源从传统到低碳、生态从开发到保护的巨大转变。
从曾经的“烂树林子”到水色氤氲、鸥鹭翔集的“母亲河”,从河道断流、满城飞沙到“凌河烟雨”“锦水回纹”,从“荒芜之地”到集生态、休闲、健身于一体的多功能“城市花园”……辽宁锦州的故事,是新时代的水生态故事,更是民生福祉在幸福河湖岸边不断增进的故事。
(本报采访组成员:李国隆、樊弋滋、陈晓磊、周念晨、刘帅冶、李富伟、贾玉娟)
小凌河
小凌河是辽宁省西部较大的河流之一,是锦州市的母亲河,发源于葫芦岛市建昌县和朝阳市朝阳县交界的柏山山脉,全长206公里,其中锦州市境内干流河长94公里,流域面积1488平方公里。河流流经锦州市的凌海市、太和区、古塔区、凌河区、高新区、经开区,最终注入渤海湾。
女儿河
女儿河是小凌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葫芦岛市兴城市药王庙乡西南侧,流经葫芦岛、锦州两市,全长129公里。女儿河锦州段长23公里,其中葫芦岛、锦州两市界河段长约10公里。女儿河在锦州市区东湖公园附近汇入小凌河,最终流入渤海湾。
百股河
百股河是小凌河下游汇入的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锦州市义县大定堡满族乡石桥子村,全长34.6公里,流域面积306.7平方公里。百股河东与支流水泉河为邻,南侧为小凌河干流,西侧与牤牛河毗邻,流经锦州市义县、凌海市、太和区、凌河区,于锦州市凌河区紫荆街道百股村附近注入小凌河。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8月14日
□本报采访组
锦水回纹处,凌河烟雨蒙。
8月,辽宁锦州小凌河和女儿河交汇处的东湖森林公园,水清河畅,绿树成荫,游人如织,欢快的笑声歌声里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3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此调研,并明确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振兴东北的一个优势。
锦州这座因“锦”命名的城市,牢记殷殷嘱托,涌动振兴热潮,在东北大地再织锦绣。近年来,辽宁省锦州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打造“河库一体、林水相依、城水相映、人水和谐”的水生态城市,书写东北大地上的绿水青山新答卷。
锦州市小凌河与女儿河在东湖森林公园交汇 通讯员 军歌 摄
锚定“三河共治”
一张蓝图绘到底
锦州,如同渤海湾畔的一颗珍珠,镶嵌在辽沈大地。新中国成立后,作为辽宁省重要的工业、港口城市,锦州东接“辽中南”工业区,南临渤海,西连“京津唐”工业区,是环渤海经济圈、东北亚经济圈的交汇点和连接东北内陆与渤海的黄金走廊。
随着城市人口倍增、工业化加速,以及一度粗放的发展模式,自西向东穿城而过的小凌河及其支流女儿河、百股河断流现象愈加突出,城区段水质因工业和生活污水直排,污染也愈发严重。古代文人墨客推崇的“锦州八景”因缺水而难觅踪迹,“风天黄沙漫天,雨天泥泞不堪”的场景曾经让沿河群众叫苦不迭。
“那时的小凌河萎缩得只剩几米宽,经常断流。河道里垃圾乱占,住在附近的居民,夏天不敢开窗户,怕有味,冬天也不敢开窗户,河道裸露,刮起风来尘土飞扬。”今年66岁的梁树军,在小凌河附近已经住了20多年,回想起之前的场景,仍是感慨万分。
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和行动指南,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开启。2014年,锦州市委、市政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落锤定音,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生态优先、综合治理”的原则,组织编制“三河共治”综合规划,科学谋划小凌河、女儿河、百股河综合治理蓝图。
2014年4月,按照先城区后农村、先干流后支流的治理步骤,锦州城区段小凌河、女儿河综合治理工程率先全线开工。为全面治理河道污染阻塞问题,通过建设截污管线取缔了之前的全部排污口;河道清淤疏浚、堤防加固、生态修复、景观建设等措施有序推进。综合治理使得河流水动力条件和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标准,河流水质优良率超过88%。重新焕发生机的小凌河、女儿河吸引了天鹅、白鹭等水生鸟类在这里繁衍生息、迁徙停留,鱼类、水草等自然生态系统也更加完善,呈现出了水清河畅、飞鸟掠水、鱼翔浅底、岸绿林茂的生态美景。
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2019年,锦州市在全面推进小凌河、女儿河生态治理的同时,积极谋划和推进锦州市百股河综合治理工作。
2025年的立秋时节,在百股河上游的头道河河道中,施工人员正紧锣密鼓地铺设防渗材料,进行景观绿化施工。“目前我们正在实施的是百股河综合治理工程最后的部分水系连通及生态修复工程,力争在今年10月完工。”锦州市水利局河务科科长洪长江介绍,该工程主要是从锦凌水库取水,利用输水管道将水送至百股河上游河道,通过有效拦蓄在河道内形成连续水面,同时对沿河及湿地进行景观绿化。
随着百股河综合治理工程的推进实施,“三河共治”工程计划于今年内全部完成。届时“三河”将实现水通、路通,河道断流、满城飞沙的景象不再复返,“锦水回纹”“凌河烟雨”的美景也将重现。
利益共享 协同共治
全面提升河湖管护能力
“我负责的河段是女儿河西湖社区段,全长800米,作为村级河长,我每周都要沿河巡查,看河道是否存在漂浮物、垃圾、排污口违规排污等管护问题。”今年42岁的张丽作为锦州市太和区西湖社区党支部书记,已经担任村级河长3年多,对河长的履职清单如数家珍。
多年来,基于“利益共享、协同共治”的共识,锦州市以河长制为抓手,积极探索“三河共治”成果常态化管护工作,全面守护河湖治理成果。张丽便是锦州市1300余名村级河长中的一员。
在“三河共治”进程中,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的下发,为锦州市治河管河送来了新的政策指引。自2017年起,锦州市相继制定了《锦州市实施河长制工作方案》《锦州市河长制考核方案》《锦州市河长制工作管理办法》《锦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建设美丽河库三年行动计划》等系列指导性文件,持续深化落实河长制,不断提升河湖保护成效。
为进一步完善河湖治理体系,锦州市积极探索河长、警长、检察长和法院院长的“四长联动”机制,强力推进依法治河。
“‘三河共治’期间,锦州市采取了‘四长联动’、纪检上手、区别处置等方法解决拆迁难、清乱难等问题,共拆除违建违占点75处,铲除私建花园、菜园等290处,查处采砂弃料3处,有力确保了‘三河共治’工程的平稳有序开展。”锦州市水利局局长张永刚介绍。
锦州市河长办严格落实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积极发挥分办、督办、综合、协调职能,协同生态环境、农业农村、住建等部门,累计清理河湖岸线范围内“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340处,累计打击涉河、涉水刑事犯罪案件67起。针对整治河道黑臭,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将8个大型排污口和近百个小型零散排污口全部取缔,其余排污口全部改造并入市政管网。
“下一步,我们将在女儿河王宝山段架设电子监控探头,与公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协同配合,以‘人防+技防’的方式全面确保女儿河的河畅、水清、岸绿。”锦州市太和区水利局副局长林宇峰说道。
目前,锦州市已在“三河共治”区选择79个重要点位,架设101个电子监控探头,全天候监控雨情水情,以及欺河占地、污染河流等行为。随着信息化管控手段的深入实施,锦州市河长制也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三河共治”的智慧治水新篇章全面开启。
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
打造秀美宜居锦城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人心所盼。
2022年8月,驻足小凌河畔,习近平总书记说:“生态文明建设能够明显提升老百姓获得感,老百姓体会也最深刻。要坚持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多为老百姓建设休闲、健身、娱乐的公共场所。”
如今,漫步在东湖森林公园,碧水蜿蜒、绿带交织,市民健身步道、水上乐园、运动广场等设施一应俱全,成了市民闹中取静、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据了解,每天到这里活动的居民经常达六七万人,极大地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现在水面宽阔了,水质也好了,空气很清新。加上配备了各种健身设施,我时不时都会带孙子过来转转!”在东湖森林公园内,李美贤正带着孙子在健身岛上的室外智能健身区域锻炼活动。
近年来,锦州市坚持治山、治水、治城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将河湖保护治理成果转化为市民触手可及的幸福生活。绕城而过的“三河”正逐步成为惠及锦城百姓的交通带、生态带、旅游带、休闲带。
漫步锦州城,滨河路沿河而建:以北普陀山南麓的锦凌水库为起点,沿着小凌河市区段穿城而过,秀美南山映入眼帘。在云飞桥南,小凌河与女儿河交汇,幻化出色彩斑斓的东湖美景……滨河路绵延数十公里,把锦州的“三山”“三河”一路串联,彻底打通了锦州城区内部的交通“主动脉”。
“如今,我们还在小凌河组织开展了各类水上项目。夏季,我们会推出龙舟、皮划艇、赛艇等项目;冬季则开展冰舟、冰帆、冬泳等活动,更多地把体育文化、体育项目带到群众身边,惠及更多百姓。”据锦州市体育服务中心副主任才兴介绍,如今,在东湖森林公园的水面上,不仅常能看到帆板、赛艇、皮艇爱好者们“乘风破浪”,还有包括锦州冬泳协会、龙舟协会在内的多家社会组织提供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服务,丰富着市民的文化体育生活。
而在女儿河王宝山段,与东湖森林公园遥相呼应的西湖湿地公园也于2024年建成。一年间,公园外一栋栋新房拔地而起,一片片树林郁郁葱葱,休闲场所更是增添了许多人气。这片以生态湿地、康体运动为主要功能的区域已然成为带动锦州西部城市发展、为百姓提供休闲活动的亲水公园。
“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持以系统观念治理生态环境,持续开展蓝天、绿地、净土、碧水四大行动,深入推进‘三河共治、三山共建、两环一带’建设,建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机制,形成协同联动的大保护大治理大建设工作格局。”锦州市副市长蒋立新说。
如今,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锦州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了产业从粗放到集约、能源从传统到低碳、生态从开发到保护的巨大转变。
从曾经的“烂树林子”到水色氤氲、鸥鹭翔集的“母亲河”,从河道断流、满城飞沙到“凌河烟雨”“锦水回纹”,从“荒芜之地”到集生态、休闲、健身于一体的多功能“城市花园”……辽宁锦州的故事,是新时代的水生态故事,更是民生福祉在幸福河湖岸边不断增进的故事。
(本报采访组成员:李国隆、樊弋滋、陈晓磊、周念晨、刘帅冶、李富伟、贾玉娟)
小凌河
小凌河是辽宁省西部较大的河流之一,是锦州市的母亲河,发源于葫芦岛市建昌县和朝阳市朝阳县交界的柏山山脉,全长206公里,其中锦州市境内干流河长94公里,流域面积1488平方公里。河流流经锦州市的凌海市、太和区、古塔区、凌河区、高新区、经开区,最终注入渤海湾。
女儿河
女儿河是小凌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葫芦岛市兴城市药王庙乡西南侧,流经葫芦岛、锦州两市,全长129公里。女儿河锦州段长23公里,其中葫芦岛、锦州两市界河段长约10公里。女儿河在锦州市区东湖公园附近汇入小凌河,最终流入渤海湾。
百股河
百股河是小凌河下游汇入的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锦州市义县大定堡满族乡石桥子村,全长34.6公里,流域面积306.7平方公里。百股河东与支流水泉河为邻,南侧为小凌河干流,西侧与牤牛河毗邻,流经锦州市义县、凌海市、太和区、凌河区,于锦州市凌河区紫荆街道百股村附近注入小凌河。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8月14日
□本报采访组
锦水回纹处,凌河烟雨蒙。
8月,辽宁锦州小凌河和女儿河交汇处的东湖森林公园,水清河畅,绿树成荫,游人如织,欢快的笑声歌声里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3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此调研,并明确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振兴东北的一个优势。
锦州这座因“锦”命名的城市,牢记殷殷嘱托,涌动振兴热潮,在东北大地再织锦绣。近年来,辽宁省锦州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打造“河库一体、林水相依、城水相映、人水和谐”的水生态城市,书写东北大地上的绿水青山新答卷。
锦州市小凌河与女儿河在东湖森林公园交汇 通讯员 军歌 摄
锚定“三河共治”
一张蓝图绘到底
锦州,如同渤海湾畔的一颗珍珠,镶嵌在辽沈大地。新中国成立后,作为辽宁省重要的工业、港口城市,锦州东接“辽中南”工业区,南临渤海,西连“京津唐”工业区,是环渤海经济圈、东北亚经济圈的交汇点和连接东北内陆与渤海的黄金走廊。
随着城市人口倍增、工业化加速,以及一度粗放的发展模式,自西向东穿城而过的小凌河及其支流女儿河、百股河断流现象愈加突出,城区段水质因工业和生活污水直排,污染也愈发严重。古代文人墨客推崇的“锦州八景”因缺水而难觅踪迹,“风天黄沙漫天,雨天泥泞不堪”的场景曾经让沿河群众叫苦不迭。
“那时的小凌河萎缩得只剩几米宽,经常断流。河道里垃圾乱占,住在附近的居民,夏天不敢开窗户,怕有味,冬天也不敢开窗户,河道裸露,刮起风来尘土飞扬。”今年66岁的梁树军,在小凌河附近已经住了20多年,回想起之前的场景,仍是感慨万分。
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和行动指南,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开启。2014年,锦州市委、市政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落锤定音,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生态优先、综合治理”的原则,组织编制“三河共治”综合规划,科学谋划小凌河、女儿河、百股河综合治理蓝图。
2014年4月,按照先城区后农村、先干流后支流的治理步骤,锦州城区段小凌河、女儿河综合治理工程率先全线开工。为全面治理河道污染阻塞问题,通过建设截污管线取缔了之前的全部排污口;河道清淤疏浚、堤防加固、生态修复、景观建设等措施有序推进。综合治理使得河流水动力条件和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标准,河流水质优良率超过88%。重新焕发生机的小凌河、女儿河吸引了天鹅、白鹭等水生鸟类在这里繁衍生息、迁徙停留,鱼类、水草等自然生态系统也更加完善,呈现出了水清河畅、飞鸟掠水、鱼翔浅底、岸绿林茂的生态美景。
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2019年,锦州市在全面推进小凌河、女儿河生态治理的同时,积极谋划和推进锦州市百股河综合治理工作。
2025年的立秋时节,在百股河上游的头道河河道中,施工人员正紧锣密鼓地铺设防渗材料,进行景观绿化施工。“目前我们正在实施的是百股河综合治理工程最后的部分水系连通及生态修复工程,力争在今年10月完工。”锦州市水利局河务科科长洪长江介绍,该工程主要是从锦凌水库取水,利用输水管道将水送至百股河上游河道,通过有效拦蓄在河道内形成连续水面,同时对沿河及湿地进行景观绿化。
随着百股河综合治理工程的推进实施,“三河共治”工程计划于今年内全部完成。届时“三河”将实现水通、路通,河道断流、满城飞沙的景象不再复返,“锦水回纹”“凌河烟雨”的美景也将重现。
利益共享 协同共治
全面提升河湖管护能力
“我负责的河段是女儿河西湖社区段,全长800米,作为村级河长,我每周都要沿河巡查,看河道是否存在漂浮物、垃圾、排污口违规排污等管护问题。”今年42岁的张丽作为锦州市太和区西湖社区党支部书记,已经担任村级河长3年多,对河长的履职清单如数家珍。
多年来,基于“利益共享、协同共治”的共识,锦州市以河长制为抓手,积极探索“三河共治”成果常态化管护工作,全面守护河湖治理成果。张丽便是锦州市1300余名村级河长中的一员。
在“三河共治”进程中,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的下发,为锦州市治河管河送来了新的政策指引。自2017年起,锦州市相继制定了《锦州市实施河长制工作方案》《锦州市河长制考核方案》《锦州市河长制工作管理办法》《锦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建设美丽河库三年行动计划》等系列指导性文件,持续深化落实河长制,不断提升河湖保护成效。
为进一步完善河湖治理体系,锦州市积极探索河长、警长、检察长和法院院长的“四长联动”机制,强力推进依法治河。
“‘三河共治’期间,锦州市采取了‘四长联动’、纪检上手、区别处置等方法解决拆迁难、清乱难等问题,共拆除违建违占点75处,铲除私建花园、菜园等290处,查处采砂弃料3处,有力确保了‘三河共治’工程的平稳有序开展。”锦州市水利局局长张永刚介绍。
锦州市河长办严格落实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积极发挥分办、督办、综合、协调职能,协同生态环境、农业农村、住建等部门,累计清理河湖岸线范围内“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340处,累计打击涉河、涉水刑事犯罪案件67起。针对整治河道黑臭,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将8个大型排污口和近百个小型零散排污口全部取缔,其余排污口全部改造并入市政管网。
“下一步,我们将在女儿河王宝山段架设电子监控探头,与公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协同配合,以‘人防+技防’的方式全面确保女儿河的河畅、水清、岸绿。”锦州市太和区水利局副局长林宇峰说道。
目前,锦州市已在“三河共治”区选择79个重要点位,架设101个电子监控探头,全天候监控雨情水情,以及欺河占地、污染河流等行为。随着信息化管控手段的深入实施,锦州市河长制也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三河共治”的智慧治水新篇章全面开启。
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
打造秀美宜居锦城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人心所盼。
2022年8月,驻足小凌河畔,习近平总书记说:“生态文明建设能够明显提升老百姓获得感,老百姓体会也最深刻。要坚持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多为老百姓建设休闲、健身、娱乐的公共场所。”
如今,漫步在东湖森林公园,碧水蜿蜒、绿带交织,市民健身步道、水上乐园、运动广场等设施一应俱全,成了市民闹中取静、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据了解,每天到这里活动的居民经常达六七万人,极大地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现在水面宽阔了,水质也好了,空气很清新。加上配备了各种健身设施,我时不时都会带孙子过来转转!”在东湖森林公园内,李美贤正带着孙子在健身岛上的室外智能健身区域锻炼活动。
近年来,锦州市坚持治山、治水、治城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将河湖保护治理成果转化为市民触手可及的幸福生活。绕城而过的“三河”正逐步成为惠及锦城百姓的交通带、生态带、旅游带、休闲带。
漫步锦州城,滨河路沿河而建:以北普陀山南麓的锦凌水库为起点,沿着小凌河市区段穿城而过,秀美南山映入眼帘。在云飞桥南,小凌河与女儿河交汇,幻化出色彩斑斓的东湖美景……滨河路绵延数十公里,把锦州的“三山”“三河”一路串联,彻底打通了锦州城区内部的交通“主动脉”。
“如今,我们还在小凌河组织开展了各类水上项目。夏季,我们会推出龙舟、皮划艇、赛艇等项目;冬季则开展冰舟、冰帆、冬泳等活动,更多地把体育文化、体育项目带到群众身边,惠及更多百姓。”据锦州市体育服务中心副主任才兴介绍,如今,在东湖森林公园的水面上,不仅常能看到帆板、赛艇、皮艇爱好者们“乘风破浪”,还有包括锦州冬泳协会、龙舟协会在内的多家社会组织提供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服务,丰富着市民的文化体育生活。
而在女儿河王宝山段,与东湖森林公园遥相呼应的西湖湿地公园也于2024年建成。一年间,公园外一栋栋新房拔地而起,一片片树林郁郁葱葱,休闲场所更是增添了许多人气。这片以生态湿地、康体运动为主要功能的区域已然成为带动锦州西部城市发展、为百姓提供休闲活动的亲水公园。
“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持以系统观念治理生态环境,持续开展蓝天、绿地、净土、碧水四大行动,深入推进‘三河共治、三山共建、两环一带’建设,建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机制,形成协同联动的大保护大治理大建设工作格局。”锦州市副市长蒋立新说。
如今,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锦州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了产业从粗放到集约、能源从传统到低碳、生态从开发到保护的巨大转变。
从曾经的“烂树林子”到水色氤氲、鸥鹭翔集的“母亲河”,从河道断流、满城飞沙到“凌河烟雨”“锦水回纹”,从“荒芜之地”到集生态、休闲、健身于一体的多功能“城市花园”……辽宁锦州的故事,是新时代的水生态故事,更是民生福祉在幸福河湖岸边不断增进的故事。
(本报采访组成员:李国隆、樊弋滋、陈晓磊、周念晨、刘帅冶、李富伟、贾玉娟)
小凌河
小凌河是辽宁省西部较大的河流之一,是锦州市的母亲河,发源于葫芦岛市建昌县和朝阳市朝阳县交界的柏山山脉,全长206公里,其中锦州市境内干流河长94公里,流域面积1488平方公里。河流流经锦州市的凌海市、太和区、古塔区、凌河区、高新区、经开区,最终注入渤海湾。
女儿河
女儿河是小凌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葫芦岛市兴城市药王庙乡西南侧,流经葫芦岛、锦州两市,全长129公里。女儿河锦州段长23公里,其中葫芦岛、锦州两市界河段长约10公里。女儿河在锦州市区东湖公园附近汇入小凌河,最终流入渤海湾。
百股河
百股河是小凌河下游汇入的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锦州市义县大定堡满族乡石桥子村,全长34.6公里,流域面积306.7平方公里。百股河东与支流水泉河为邻,南侧为小凌河干流,西侧与牤牛河毗邻,流经锦州市义县、凌海市、太和区、凌河区,于锦州市凌河区紫荆街道百股村附近注入小凌河。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8月14日
□本报采访组
锦水回纹处,凌河烟雨蒙。
8月,辽宁锦州小凌河和女儿河交汇处的东湖森林公园,水清河畅,绿树成荫,游人如织,欢快的笑声歌声里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3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此调研,并明确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振兴东北的一个优势。
锦州这座因“锦”命名的城市,牢记殷殷嘱托,涌动振兴热潮,在东北大地再织锦绣。近年来,辽宁省锦州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打造“河库一体、林水相依、城水相映、人水和谐”的水生态城市,书写东北大地上的绿水青山新答卷。
锦州市小凌河与女儿河在东湖森林公园交汇 通讯员 军歌 摄
锚定“三河共治”
一张蓝图绘到底
锦州,如同渤海湾畔的一颗珍珠,镶嵌在辽沈大地。新中国成立后,作为辽宁省重要的工业、港口城市,锦州东接“辽中南”工业区,南临渤海,西连“京津唐”工业区,是环渤海经济圈、东北亚经济圈的交汇点和连接东北内陆与渤海的黄金走廊。
随着城市人口倍增、工业化加速,以及一度粗放的发展模式,自西向东穿城而过的小凌河及其支流女儿河、百股河断流现象愈加突出,城区段水质因工业和生活污水直排,污染也愈发严重。古代文人墨客推崇的“锦州八景”因缺水而难觅踪迹,“风天黄沙漫天,雨天泥泞不堪”的场景曾经让沿河群众叫苦不迭。
“那时的小凌河萎缩得只剩几米宽,经常断流。河道里垃圾乱占,住在附近的居民,夏天不敢开窗户,怕有味,冬天也不敢开窗户,河道裸露,刮起风来尘土飞扬。”今年66岁的梁树军,在小凌河附近已经住了20多年,回想起之前的场景,仍是感慨万分。
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和行动指南,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开启。2014年,锦州市委、市政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落锤定音,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生态优先、综合治理”的原则,组织编制“三河共治”综合规划,科学谋划小凌河、女儿河、百股河综合治理蓝图。
2014年4月,按照先城区后农村、先干流后支流的治理步骤,锦州城区段小凌河、女儿河综合治理工程率先全线开工。为全面治理河道污染阻塞问题,通过建设截污管线取缔了之前的全部排污口;河道清淤疏浚、堤防加固、生态修复、景观建设等措施有序推进。综合治理使得河流水动力条件和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标准,河流水质优良率超过88%。重新焕发生机的小凌河、女儿河吸引了天鹅、白鹭等水生鸟类在这里繁衍生息、迁徙停留,鱼类、水草等自然生态系统也更加完善,呈现出了水清河畅、飞鸟掠水、鱼翔浅底、岸绿林茂的生态美景。
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2019年,锦州市在全面推进小凌河、女儿河生态治理的同时,积极谋划和推进锦州市百股河综合治理工作。
2025年的立秋时节,在百股河上游的头道河河道中,施工人员正紧锣密鼓地铺设防渗材料,进行景观绿化施工。“目前我们正在实施的是百股河综合治理工程最后的部分水系连通及生态修复工程,力争在今年10月完工。”锦州市水利局河务科科长洪长江介绍,该工程主要是从锦凌水库取水,利用输水管道将水送至百股河上游河道,通过有效拦蓄在河道内形成连续水面,同时对沿河及湿地进行景观绿化。
随着百股河综合治理工程的推进实施,“三河共治”工程计划于今年内全部完成。届时“三河”将实现水通、路通,河道断流、满城飞沙的景象不再复返,“锦水回纹”“凌河烟雨”的美景也将重现。
利益共享 协同共治
全面提升河湖管护能力
“我负责的河段是女儿河西湖社区段,全长800米,作为村级河长,我每周都要沿河巡查,看河道是否存在漂浮物、垃圾、排污口违规排污等管护问题。”今年42岁的张丽作为锦州市太和区西湖社区党支部书记,已经担任村级河长3年多,对河长的履职清单如数家珍。
多年来,基于“利益共享、协同共治”的共识,锦州市以河长制为抓手,积极探索“三河共治”成果常态化管护工作,全面守护河湖治理成果。张丽便是锦州市1300余名村级河长中的一员。
在“三河共治”进程中,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的下发,为锦州市治河管河送来了新的政策指引。自2017年起,锦州市相继制定了《锦州市实施河长制工作方案》《锦州市河长制考核方案》《锦州市河长制工作管理办法》《锦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建设美丽河库三年行动计划》等系列指导性文件,持续深化落实河长制,不断提升河湖保护成效。
为进一步完善河湖治理体系,锦州市积极探索河长、警长、检察长和法院院长的“四长联动”机制,强力推进依法治河。
“‘三河共治’期间,锦州市采取了‘四长联动’、纪检上手、区别处置等方法解决拆迁难、清乱难等问题,共拆除违建违占点75处,铲除私建花园、菜园等290处,查处采砂弃料3处,有力确保了‘三河共治’工程的平稳有序开展。”锦州市水利局局长张永刚介绍。
锦州市河长办严格落实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积极发挥分办、督办、综合、协调职能,协同生态环境、农业农村、住建等部门,累计清理河湖岸线范围内“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340处,累计打击涉河、涉水刑事犯罪案件67起。针对整治河道黑臭,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将8个大型排污口和近百个小型零散排污口全部取缔,其余排污口全部改造并入市政管网。
“下一步,我们将在女儿河王宝山段架设电子监控探头,与公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协同配合,以‘人防+技防’的方式全面确保女儿河的河畅、水清、岸绿。”锦州市太和区水利局副局长林宇峰说道。
目前,锦州市已在“三河共治”区选择79个重要点位,架设101个电子监控探头,全天候监控雨情水情,以及欺河占地、污染河流等行为。随着信息化管控手段的深入实施,锦州市河长制也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三河共治”的智慧治水新篇章全面开启。
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
打造秀美宜居锦城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人心所盼。
2022年8月,驻足小凌河畔,习近平总书记说:“生态文明建设能够明显提升老百姓获得感,老百姓体会也最深刻。要坚持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多为老百姓建设休闲、健身、娱乐的公共场所。”
如今,漫步在东湖森林公园,碧水蜿蜒、绿带交织,市民健身步道、水上乐园、运动广场等设施一应俱全,成了市民闹中取静、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据了解,每天到这里活动的居民经常达六七万人,极大地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现在水面宽阔了,水质也好了,空气很清新。加上配备了各种健身设施,我时不时都会带孙子过来转转!”在东湖森林公园内,李美贤正带着孙子在健身岛上的室外智能健身区域锻炼活动。
近年来,锦州市坚持治山、治水、治城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将河湖保护治理成果转化为市民触手可及的幸福生活。绕城而过的“三河”正逐步成为惠及锦城百姓的交通带、生态带、旅游带、休闲带。
漫步锦州城,滨河路沿河而建:以北普陀山南麓的锦凌水库为起点,沿着小凌河市区段穿城而过,秀美南山映入眼帘。在云飞桥南,小凌河与女儿河交汇,幻化出色彩斑斓的东湖美景……滨河路绵延数十公里,把锦州的“三山”“三河”一路串联,彻底打通了锦州城区内部的交通“主动脉”。
“如今,我们还在小凌河组织开展了各类水上项目。夏季,我们会推出龙舟、皮划艇、赛艇等项目;冬季则开展冰舟、冰帆、冬泳等活动,更多地把体育文化、体育项目带到群众身边,惠及更多百姓。”据锦州市体育服务中心副主任才兴介绍,如今,在东湖森林公园的水面上,不仅常能看到帆板、赛艇、皮艇爱好者们“乘风破浪”,还有包括锦州冬泳协会、龙舟协会在内的多家社会组织提供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服务,丰富着市民的文化体育生活。
而在女儿河王宝山段,与东湖森林公园遥相呼应的西湖湿地公园也于2024年建成。一年间,公园外一栋栋新房拔地而起,一片片树林郁郁葱葱,休闲场所更是增添了许多人气。这片以生态湿地、康体运动为主要功能的区域已然成为带动锦州西部城市发展、为百姓提供休闲活动的亲水公园。
“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持以系统观念治理生态环境,持续开展蓝天、绿地、净土、碧水四大行动,深入推进‘三河共治、三山共建、两环一带’建设,建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机制,形成协同联动的大保护大治理大建设工作格局。”锦州市副市长蒋立新说。
如今,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锦州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了产业从粗放到集约、能源从传统到低碳、生态从开发到保护的巨大转变。
从曾经的“烂树林子”到水色氤氲、鸥鹭翔集的“母亲河”,从河道断流、满城飞沙到“凌河烟雨”“锦水回纹”,从“荒芜之地”到集生态、休闲、健身于一体的多功能“城市花园”……辽宁锦州的故事,是新时代的水生态故事,更是民生福祉在幸福河湖岸边不断增进的故事。
(本报采访组成员:李国隆、樊弋滋、陈晓磊、周念晨、刘帅冶、李富伟、贾玉娟)
小凌河
小凌河是辽宁省西部较大的河流之一,是锦州市的母亲河,发源于葫芦岛市建昌县和朝阳市朝阳县交界的柏山山脉,全长206公里,其中锦州市境内干流河长94公里,流域面积1488平方公里。河流流经锦州市的凌海市、太和区、古塔区、凌河区、高新区、经开区,最终注入渤海湾。
女儿河
女儿河是小凌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葫芦岛市兴城市药王庙乡西南侧,流经葫芦岛、锦州两市,全长129公里。女儿河锦州段长23公里,其中葫芦岛、锦州两市界河段长约10公里。女儿河在锦州市区东湖公园附近汇入小凌河,最终流入渤海湾。
百股河
百股河是小凌河下游汇入的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锦州市义县大定堡满族乡石桥子村,全长34.6公里,流域面积306.7平方公里。百股河东与支流水泉河为邻,南侧为小凌河干流,西侧与牤牛河毗邻,流经锦州市义县、凌海市、太和区、凌河区,于锦州市凌河区紫荆街道百股村附近注入小凌河。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8月14日
□本报采访组
锦水回纹处,凌河烟雨蒙。
8月,辽宁锦州小凌河和女儿河交汇处的东湖森林公园,水清河畅,绿树成荫,游人如织,欢快的笑声歌声里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3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此调研,并明确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振兴东北的一个优势。
锦州这座因“锦”命名的城市,牢记殷殷嘱托,涌动振兴热潮,在东北大地再织锦绣。近年来,辽宁省锦州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打造“河库一体、林水相依、城水相映、人水和谐”的水生态城市,书写东北大地上的绿水青山新答卷。
锦州市小凌河与女儿河在东湖森林公园交汇 通讯员 军歌 摄
锚定“三河共治”
一张蓝图绘到底
锦州,如同渤海湾畔的一颗珍珠,镶嵌在辽沈大地。新中国成立后,作为辽宁省重要的工业、港口城市,锦州东接“辽中南”工业区,南临渤海,西连“京津唐”工业区,是环渤海经济圈、东北亚经济圈的交汇点和连接东北内陆与渤海的黄金走廊。
随着城市人口倍增、工业化加速,以及一度粗放的发展模式,自西向东穿城而过的小凌河及其支流女儿河、百股河断流现象愈加突出,城区段水质因工业和生活污水直排,污染也愈发严重。古代文人墨客推崇的“锦州八景”因缺水而难觅踪迹,“风天黄沙漫天,雨天泥泞不堪”的场景曾经让沿河群众叫苦不迭。
“那时的小凌河萎缩得只剩几米宽,经常断流。河道里垃圾乱占,住在附近的居民,夏天不敢开窗户,怕有味,冬天也不敢开窗户,河道裸露,刮起风来尘土飞扬。”今年66岁的梁树军,在小凌河附近已经住了20多年,回想起之前的场景,仍是感慨万分。
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和行动指南,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开启。2014年,锦州市委、市政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落锤定音,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生态优先、综合治理”的原则,组织编制“三河共治”综合规划,科学谋划小凌河、女儿河、百股河综合治理蓝图。
2014年4月,按照先城区后农村、先干流后支流的治理步骤,锦州城区段小凌河、女儿河综合治理工程率先全线开工。为全面治理河道污染阻塞问题,通过建设截污管线取缔了之前的全部排污口;河道清淤疏浚、堤防加固、生态修复、景观建设等措施有序推进。综合治理使得河流水动力条件和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标准,河流水质优良率超过88%。重新焕发生机的小凌河、女儿河吸引了天鹅、白鹭等水生鸟类在这里繁衍生息、迁徙停留,鱼类、水草等自然生态系统也更加完善,呈现出了水清河畅、飞鸟掠水、鱼翔浅底、岸绿林茂的生态美景。
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2019年,锦州市在全面推进小凌河、女儿河生态治理的同时,积极谋划和推进锦州市百股河综合治理工作。
2025年的立秋时节,在百股河上游的头道河河道中,施工人员正紧锣密鼓地铺设防渗材料,进行景观绿化施工。“目前我们正在实施的是百股河综合治理工程最后的部分水系连通及生态修复工程,力争在今年10月完工。”锦州市水利局河务科科长洪长江介绍,该工程主要是从锦凌水库取水,利用输水管道将水送至百股河上游河道,通过有效拦蓄在河道内形成连续水面,同时对沿河及湿地进行景观绿化。
随着百股河综合治理工程的推进实施,“三河共治”工程计划于今年内全部完成。届时“三河”将实现水通、路通,河道断流、满城飞沙的景象不再复返,“锦水回纹”“凌河烟雨”的美景也将重现。
利益共享 协同共治
全面提升河湖管护能力
“我负责的河段是女儿河西湖社区段,全长800米,作为村级河长,我每周都要沿河巡查,看河道是否存在漂浮物、垃圾、排污口违规排污等管护问题。”今年42岁的张丽作为锦州市太和区西湖社区党支部书记,已经担任村级河长3年多,对河长的履职清单如数家珍。
多年来,基于“利益共享、协同共治”的共识,锦州市以河长制为抓手,积极探索“三河共治”成果常态化管护工作,全面守护河湖治理成果。张丽便是锦州市1300余名村级河长中的一员。
在“三河共治”进程中,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的下发,为锦州市治河管河送来了新的政策指引。自2017年起,锦州市相继制定了《锦州市实施河长制工作方案》《锦州市河长制考核方案》《锦州市河长制工作管理办法》《锦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建设美丽河库三年行动计划》等系列指导性文件,持续深化落实河长制,不断提升河湖保护成效。
为进一步完善河湖治理体系,锦州市积极探索河长、警长、检察长和法院院长的“四长联动”机制,强力推进依法治河。
“‘三河共治’期间,锦州市采取了‘四长联动’、纪检上手、区别处置等方法解决拆迁难、清乱难等问题,共拆除违建违占点75处,铲除私建花园、菜园等290处,查处采砂弃料3处,有力确保了‘三河共治’工程的平稳有序开展。”锦州市水利局局长张永刚介绍。
锦州市河长办严格落实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积极发挥分办、督办、综合、协调职能,协同生态环境、农业农村、住建等部门,累计清理河湖岸线范围内“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340处,累计打击涉河、涉水刑事犯罪案件67起。针对整治河道黑臭,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将8个大型排污口和近百个小型零散排污口全部取缔,其余排污口全部改造并入市政管网。
“下一步,我们将在女儿河王宝山段架设电子监控探头,与公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协同配合,以‘人防+技防’的方式全面确保女儿河的河畅、水清、岸绿。”锦州市太和区水利局副局长林宇峰说道。
目前,锦州市已在“三河共治”区选择79个重要点位,架设101个电子监控探头,全天候监控雨情水情,以及欺河占地、污染河流等行为。随着信息化管控手段的深入实施,锦州市河长制也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三河共治”的智慧治水新篇章全面开启。
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
打造秀美宜居锦城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人心所盼。
2022年8月,驻足小凌河畔,习近平总书记说:“生态文明建设能够明显提升老百姓获得感,老百姓体会也最深刻。要坚持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多为老百姓建设休闲、健身、娱乐的公共场所。”
如今,漫步在东湖森林公园,碧水蜿蜒、绿带交织,市民健身步道、水上乐园、运动广场等设施一应俱全,成了市民闹中取静、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据了解,每天到这里活动的居民经常达六七万人,极大地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现在水面宽阔了,水质也好了,空气很清新。加上配备了各种健身设施,我时不时都会带孙子过来转转!”在东湖森林公园内,李美贤正带着孙子在健身岛上的室外智能健身区域锻炼活动。
近年来,锦州市坚持治山、治水、治城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将河湖保护治理成果转化为市民触手可及的幸福生活。绕城而过的“三河”正逐步成为惠及锦城百姓的交通带、生态带、旅游带、休闲带。
漫步锦州城,滨河路沿河而建:以北普陀山南麓的锦凌水库为起点,沿着小凌河市区段穿城而过,秀美南山映入眼帘。在云飞桥南,小凌河与女儿河交汇,幻化出色彩斑斓的东湖美景……滨河路绵延数十公里,把锦州的“三山”“三河”一路串联,彻底打通了锦州城区内部的交通“主动脉”。
“如今,我们还在小凌河组织开展了各类水上项目。夏季,我们会推出龙舟、皮划艇、赛艇等项目;冬季则开展冰舟、冰帆、冬泳等活动,更多地把体育文化、体育项目带到群众身边,惠及更多百姓。”据锦州市体育服务中心副主任才兴介绍,如今,在东湖森林公园的水面上,不仅常能看到帆板、赛艇、皮艇爱好者们“乘风破浪”,还有包括锦州冬泳协会、龙舟协会在内的多家社会组织提供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服务,丰富着市民的文化体育生活。
而在女儿河王宝山段,与东湖森林公园遥相呼应的西湖湿地公园也于2024年建成。一年间,公园外一栋栋新房拔地而起,一片片树林郁郁葱葱,休闲场所更是增添了许多人气。这片以生态湿地、康体运动为主要功能的区域已然成为带动锦州西部城市发展、为百姓提供休闲活动的亲水公园。
“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持以系统观念治理生态环境,持续开展蓝天、绿地、净土、碧水四大行动,深入推进‘三河共治、三山共建、两环一带’建设,建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机制,形成协同联动的大保护大治理大建设工作格局。”锦州市副市长蒋立新说。
如今,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锦州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了产业从粗放到集约、能源从传统到低碳、生态从开发到保护的巨大转变。
从曾经的“烂树林子”到水色氤氲、鸥鹭翔集的“母亲河”,从河道断流、满城飞沙到“凌河烟雨”“锦水回纹”,从“荒芜之地”到集生态、休闲、健身于一体的多功能“城市花园”……辽宁锦州的故事,是新时代的水生态故事,更是民生福祉在幸福河湖岸边不断增进的故事。
(本报采访组成员:李国隆、樊弋滋、陈晓磊、周念晨、刘帅冶、李富伟、贾玉娟)
小凌河
小凌河是辽宁省西部较大的河流之一,是锦州市的母亲河,发源于葫芦岛市建昌县和朝阳市朝阳县交界的柏山山脉,全长206公里,其中锦州市境内干流河长94公里,流域面积1488平方公里。河流流经锦州市的凌海市、太和区、古塔区、凌河区、高新区、经开区,最终注入渤海湾。
女儿河
女儿河是小凌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葫芦岛市兴城市药王庙乡西南侧,流经葫芦岛、锦州两市,全长129公里。女儿河锦州段长23公里,其中葫芦岛、锦州两市界河段长约10公里。女儿河在锦州市区东湖公园附近汇入小凌河,最终流入渤海湾。
百股河
百股河是小凌河下游汇入的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锦州市义县大定堡满族乡石桥子村,全长34.6公里,流域面积306.7平方公里。百股河东与支流水泉河为邻,南侧为小凌河干流,西侧与牤牛河毗邻,流经锦州市义县、凌海市、太和区、凌河区,于锦州市凌河区紫荆街道百股村附近注入小凌河。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8月14日
□本报采访组
锦水回纹处,凌河烟雨蒙。
8月,辽宁锦州小凌河和女儿河交汇处的东湖森林公园,水清河畅,绿树成荫,游人如织,欢快的笑声歌声里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3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此调研,并明确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振兴东北的一个优势。
锦州这座因“锦”命名的城市,牢记殷殷嘱托,涌动振兴热潮,在东北大地再织锦绣。近年来,辽宁省锦州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打造“河库一体、林水相依、城水相映、人水和谐”的水生态城市,书写东北大地上的绿水青山新答卷。
锦州市小凌河与女儿河在东湖森林公园交汇 通讯员 军歌 摄
锚定“三河共治”
一张蓝图绘到底
锦州,如同渤海湾畔的一颗珍珠,镶嵌在辽沈大地。新中国成立后,作为辽宁省重要的工业、港口城市,锦州东接“辽中南”工业区,南临渤海,西连“京津唐”工业区,是环渤海经济圈、东北亚经济圈的交汇点和连接东北内陆与渤海的黄金走廊。
随着城市人口倍增、工业化加速,以及一度粗放的发展模式,自西向东穿城而过的小凌河及其支流女儿河、百股河断流现象愈加突出,城区段水质因工业和生活污水直排,污染也愈发严重。古代文人墨客推崇的“锦州八景”因缺水而难觅踪迹,“风天黄沙漫天,雨天泥泞不堪”的场景曾经让沿河群众叫苦不迭。
“那时的小凌河萎缩得只剩几米宽,经常断流。河道里垃圾乱占,住在附近的居民,夏天不敢开窗户,怕有味,冬天也不敢开窗户,河道裸露,刮起风来尘土飞扬。”今年66岁的梁树军,在小凌河附近已经住了20多年,回想起之前的场景,仍是感慨万分。
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和行动指南,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开启。2014年,锦州市委、市政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落锤定音,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生态优先、综合治理”的原则,组织编制“三河共治”综合规划,科学谋划小凌河、女儿河、百股河综合治理蓝图。
2014年4月,按照先城区后农村、先干流后支流的治理步骤,锦州城区段小凌河、女儿河综合治理工程率先全线开工。为全面治理河道污染阻塞问题,通过建设截污管线取缔了之前的全部排污口;河道清淤疏浚、堤防加固、生态修复、景观建设等措施有序推进。综合治理使得河流水动力条件和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标准,河流水质优良率超过88%。重新焕发生机的小凌河、女儿河吸引了天鹅、白鹭等水生鸟类在这里繁衍生息、迁徙停留,鱼类、水草等自然生态系统也更加完善,呈现出了水清河畅、飞鸟掠水、鱼翔浅底、岸绿林茂的生态美景。
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2019年,锦州市在全面推进小凌河、女儿河生态治理的同时,积极谋划和推进锦州市百股河综合治理工作。
2025年的立秋时节,在百股河上游的头道河河道中,施工人员正紧锣密鼓地铺设防渗材料,进行景观绿化施工。“目前我们正在实施的是百股河综合治理工程最后的部分水系连通及生态修复工程,力争在今年10月完工。”锦州市水利局河务科科长洪长江介绍,该工程主要是从锦凌水库取水,利用输水管道将水送至百股河上游河道,通过有效拦蓄在河道内形成连续水面,同时对沿河及湿地进行景观绿化。
随着百股河综合治理工程的推进实施,“三河共治”工程计划于今年内全部完成。届时“三河”将实现水通、路通,河道断流、满城飞沙的景象不再复返,“锦水回纹”“凌河烟雨”的美景也将重现。
利益共享 协同共治
全面提升河湖管护能力
“我负责的河段是女儿河西湖社区段,全长800米,作为村级河长,我每周都要沿河巡查,看河道是否存在漂浮物、垃圾、排污口违规排污等管护问题。”今年42岁的张丽作为锦州市太和区西湖社区党支部书记,已经担任村级河长3年多,对河长的履职清单如数家珍。
多年来,基于“利益共享、协同共治”的共识,锦州市以河长制为抓手,积极探索“三河共治”成果常态化管护工作,全面守护河湖治理成果。张丽便是锦州市1300余名村级河长中的一员。
在“三河共治”进程中,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的下发,为锦州市治河管河送来了新的政策指引。自2017年起,锦州市相继制定了《锦州市实施河长制工作方案》《锦州市河长制考核方案》《锦州市河长制工作管理办法》《锦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建设美丽河库三年行动计划》等系列指导性文件,持续深化落实河长制,不断提升河湖保护成效。
为进一步完善河湖治理体系,锦州市积极探索河长、警长、检察长和法院院长的“四长联动”机制,强力推进依法治河。
“‘三河共治’期间,锦州市采取了‘四长联动’、纪检上手、区别处置等方法解决拆迁难、清乱难等问题,共拆除违建违占点75处,铲除私建花园、菜园等290处,查处采砂弃料3处,有力确保了‘三河共治’工程的平稳有序开展。”锦州市水利局局长张永刚介绍。
锦州市河长办严格落实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积极发挥分办、督办、综合、协调职能,协同生态环境、农业农村、住建等部门,累计清理河湖岸线范围内“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340处,累计打击涉河、涉水刑事犯罪案件67起。针对整治河道黑臭,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将8个大型排污口和近百个小型零散排污口全部取缔,其余排污口全部改造并入市政管网。
“下一步,我们将在女儿河王宝山段架设电子监控探头,与公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协同配合,以‘人防+技防’的方式全面确保女儿河的河畅、水清、岸绿。”锦州市太和区水利局副局长林宇峰说道。
目前,锦州市已在“三河共治”区选择79个重要点位,架设101个电子监控探头,全天候监控雨情水情,以及欺河占地、污染河流等行为。随着信息化管控手段的深入实施,锦州市河长制也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三河共治”的智慧治水新篇章全面开启。
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
打造秀美宜居锦城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人心所盼。
2022年8月,驻足小凌河畔,习近平总书记说:“生态文明建设能够明显提升老百姓获得感,老百姓体会也最深刻。要坚持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多为老百姓建设休闲、健身、娱乐的公共场所。”
如今,漫步在东湖森林公园,碧水蜿蜒、绿带交织,市民健身步道、水上乐园、运动广场等设施一应俱全,成了市民闹中取静、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据了解,每天到这里活动的居民经常达六七万人,极大地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现在水面宽阔了,水质也好了,空气很清新。加上配备了各种健身设施,我时不时都会带孙子过来转转!”在东湖森林公园内,李美贤正带着孙子在健身岛上的室外智能健身区域锻炼活动。
近年来,锦州市坚持治山、治水、治城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将河湖保护治理成果转化为市民触手可及的幸福生活。绕城而过的“三河”正逐步成为惠及锦城百姓的交通带、生态带、旅游带、休闲带。
漫步锦州城,滨河路沿河而建:以北普陀山南麓的锦凌水库为起点,沿着小凌河市区段穿城而过,秀美南山映入眼帘。在云飞桥南,小凌河与女儿河交汇,幻化出色彩斑斓的东湖美景……滨河路绵延数十公里,把锦州的“三山”“三河”一路串联,彻底打通了锦州城区内部的交通“主动脉”。
“如今,我们还在小凌河组织开展了各类水上项目。夏季,我们会推出龙舟、皮划艇、赛艇等项目;冬季则开展冰舟、冰帆、冬泳等活动,更多地把体育文化、体育项目带到群众身边,惠及更多百姓。”据锦州市体育服务中心副主任才兴介绍,如今,在东湖森林公园的水面上,不仅常能看到帆板、赛艇、皮艇爱好者们“乘风破浪”,还有包括锦州冬泳协会、龙舟协会在内的多家社会组织提供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服务,丰富着市民的文化体育生活。
而在女儿河王宝山段,与东湖森林公园遥相呼应的西湖湿地公园也于2024年建成。一年间,公园外一栋栋新房拔地而起,一片片树林郁郁葱葱,休闲场所更是增添了许多人气。这片以生态湿地、康体运动为主要功能的区域已然成为带动锦州西部城市发展、为百姓提供休闲活动的亲水公园。
“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持以系统观念治理生态环境,持续开展蓝天、绿地、净土、碧水四大行动,深入推进‘三河共治、三山共建、两环一带’建设,建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机制,形成协同联动的大保护大治理大建设工作格局。”锦州市副市长蒋立新说。
如今,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锦州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了产业从粗放到集约、能源从传统到低碳、生态从开发到保护的巨大转变。
从曾经的“烂树林子”到水色氤氲、鸥鹭翔集的“母亲河”,从河道断流、满城飞沙到“凌河烟雨”“锦水回纹”,从“荒芜之地”到集生态、休闲、健身于一体的多功能“城市花园”……辽宁锦州的故事,是新时代的水生态故事,更是民生福祉在幸福河湖岸边不断增进的故事。
(本报采访组成员:李国隆、樊弋滋、陈晓磊、周念晨、刘帅冶、李富伟、贾玉娟)
小凌河
小凌河是辽宁省西部较大的河流之一,是锦州市的母亲河,发源于葫芦岛市建昌县和朝阳市朝阳县交界的柏山山脉,全长206公里,其中锦州市境内干流河长94公里,流域面积1488平方公里。河流流经锦州市的凌海市、太和区、古塔区、凌河区、高新区、经开区,最终注入渤海湾。
女儿河
女儿河是小凌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葫芦岛市兴城市药王庙乡西南侧,流经葫芦岛、锦州两市,全长129公里。女儿河锦州段长23公里,其中葫芦岛、锦州两市界河段长约10公里。女儿河在锦州市区东湖公园附近汇入小凌河,最终流入渤海湾。
百股河
百股河是小凌河下游汇入的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锦州市义县大定堡满族乡石桥子村,全长34.6公里,流域面积306.7平方公里。百股河东与支流水泉河为邻,南侧为小凌河干流,西侧与牤牛河毗邻,流经锦州市义县、凌海市、太和区、凌河区,于锦州市凌河区紫荆街道百股村附近注入小凌河。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8月14日
□本报采访组
锦水回纹处,凌河烟雨蒙。
8月,辽宁锦州小凌河和女儿河交汇处的东湖森林公园,水清河畅,绿树成荫,游人如织,欢快的笑声歌声里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3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此调研,并明确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振兴东北的一个优势。
锦州这座因“锦”命名的城市,牢记殷殷嘱托,涌动振兴热潮,在东北大地再织锦绣。近年来,辽宁省锦州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打造“河库一体、林水相依、城水相映、人水和谐”的水生态城市,书写东北大地上的绿水青山新答卷。
锦州市小凌河与女儿河在东湖森林公园交汇 通讯员 军歌 摄
锚定“三河共治”
一张蓝图绘到底
锦州,如同渤海湾畔的一颗珍珠,镶嵌在辽沈大地。新中国成立后,作为辽宁省重要的工业、港口城市,锦州东接“辽中南”工业区,南临渤海,西连“京津唐”工业区,是环渤海经济圈、东北亚经济圈的交汇点和连接东北内陆与渤海的黄金走廊。
随着城市人口倍增、工业化加速,以及一度粗放的发展模式,自西向东穿城而过的小凌河及其支流女儿河、百股河断流现象愈加突出,城区段水质因工业和生活污水直排,污染也愈发严重。古代文人墨客推崇的“锦州八景”因缺水而难觅踪迹,“风天黄沙漫天,雨天泥泞不堪”的场景曾经让沿河群众叫苦不迭。
“那时的小凌河萎缩得只剩几米宽,经常断流。河道里垃圾乱占,住在附近的居民,夏天不敢开窗户,怕有味,冬天也不敢开窗户,河道裸露,刮起风来尘土飞扬。”今年66岁的梁树军,在小凌河附近已经住了20多年,回想起之前的场景,仍是感慨万分。
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和行动指南,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开启。2014年,锦州市委、市政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落锤定音,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生态优先、综合治理”的原则,组织编制“三河共治”综合规划,科学谋划小凌河、女儿河、百股河综合治理蓝图。
2014年4月,按照先城区后农村、先干流后支流的治理步骤,锦州城区段小凌河、女儿河综合治理工程率先全线开工。为全面治理河道污染阻塞问题,通过建设截污管线取缔了之前的全部排污口;河道清淤疏浚、堤防加固、生态修复、景观建设等措施有序推进。综合治理使得河流水动力条件和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标准,河流水质优良率超过88%。重新焕发生机的小凌河、女儿河吸引了天鹅、白鹭等水生鸟类在这里繁衍生息、迁徙停留,鱼类、水草等自然生态系统也更加完善,呈现出了水清河畅、飞鸟掠水、鱼翔浅底、岸绿林茂的生态美景。
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2019年,锦州市在全面推进小凌河、女儿河生态治理的同时,积极谋划和推进锦州市百股河综合治理工作。
2025年的立秋时节,在百股河上游的头道河河道中,施工人员正紧锣密鼓地铺设防渗材料,进行景观绿化施工。“目前我们正在实施的是百股河综合治理工程最后的部分水系连通及生态修复工程,力争在今年10月完工。”锦州市水利局河务科科长洪长江介绍,该工程主要是从锦凌水库取水,利用输水管道将水送至百股河上游河道,通过有效拦蓄在河道内形成连续水面,同时对沿河及湿地进行景观绿化。
随着百股河综合治理工程的推进实施,“三河共治”工程计划于今年内全部完成。届时“三河”将实现水通、路通,河道断流、满城飞沙的景象不再复返,“锦水回纹”“凌河烟雨”的美景也将重现。
利益共享 协同共治
全面提升河湖管护能力
“我负责的河段是女儿河西湖社区段,全长800米,作为村级河长,我每周都要沿河巡查,看河道是否存在漂浮物、垃圾、排污口违规排污等管护问题。”今年42岁的张丽作为锦州市太和区西湖社区党支部书记,已经担任村级河长3年多,对河长的履职清单如数家珍。
多年来,基于“利益共享、协同共治”的共识,锦州市以河长制为抓手,积极探索“三河共治”成果常态化管护工作,全面守护河湖治理成果。张丽便是锦州市1300余名村级河长中的一员。
在“三河共治”进程中,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的下发,为锦州市治河管河送来了新的政策指引。自2017年起,锦州市相继制定了《锦州市实施河长制工作方案》《锦州市河长制考核方案》《锦州市河长制工作管理办法》《锦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建设美丽河库三年行动计划》等系列指导性文件,持续深化落实河长制,不断提升河湖保护成效。
为进一步完善河湖治理体系,锦州市积极探索河长、警长、检察长和法院院长的“四长联动”机制,强力推进依法治河。
“‘三河共治’期间,锦州市采取了‘四长联动’、纪检上手、区别处置等方法解决拆迁难、清乱难等问题,共拆除违建违占点75处,铲除私建花园、菜园等290处,查处采砂弃料3处,有力确保了‘三河共治’工程的平稳有序开展。”锦州市水利局局长张永刚介绍。
锦州市河长办严格落实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积极发挥分办、督办、综合、协调职能,协同生态环境、农业农村、住建等部门,累计清理河湖岸线范围内“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340处,累计打击涉河、涉水刑事犯罪案件67起。针对整治河道黑臭,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将8个大型排污口和近百个小型零散排污口全部取缔,其余排污口全部改造并入市政管网。
“下一步,我们将在女儿河王宝山段架设电子监控探头,与公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协同配合,以‘人防+技防’的方式全面确保女儿河的河畅、水清、岸绿。”锦州市太和区水利局副局长林宇峰说道。
目前,锦州市已在“三河共治”区选择79个重要点位,架设101个电子监控探头,全天候监控雨情水情,以及欺河占地、污染河流等行为。随着信息化管控手段的深入实施,锦州市河长制也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三河共治”的智慧治水新篇章全面开启。
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
打造秀美宜居锦城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人心所盼。
2022年8月,驻足小凌河畔,习近平总书记说:“生态文明建设能够明显提升老百姓获得感,老百姓体会也最深刻。要坚持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多为老百姓建设休闲、健身、娱乐的公共场所。”
如今,漫步在东湖森林公园,碧水蜿蜒、绿带交织,市民健身步道、水上乐园、运动广场等设施一应俱全,成了市民闹中取静、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据了解,每天到这里活动的居民经常达六七万人,极大地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现在水面宽阔了,水质也好了,空气很清新。加上配备了各种健身设施,我时不时都会带孙子过来转转!”在东湖森林公园内,李美贤正带着孙子在健身岛上的室外智能健身区域锻炼活动。
近年来,锦州市坚持治山、治水、治城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将河湖保护治理成果转化为市民触手可及的幸福生活。绕城而过的“三河”正逐步成为惠及锦城百姓的交通带、生态带、旅游带、休闲带。
漫步锦州城,滨河路沿河而建:以北普陀山南麓的锦凌水库为起点,沿着小凌河市区段穿城而过,秀美南山映入眼帘。在云飞桥南,小凌河与女儿河交汇,幻化出色彩斑斓的东湖美景……滨河路绵延数十公里,把锦州的“三山”“三河”一路串联,彻底打通了锦州城区内部的交通“主动脉”。
“如今,我们还在小凌河组织开展了各类水上项目。夏季,我们会推出龙舟、皮划艇、赛艇等项目;冬季则开展冰舟、冰帆、冬泳等活动,更多地把体育文化、体育项目带到群众身边,惠及更多百姓。”据锦州市体育服务中心副主任才兴介绍,如今,在东湖森林公园的水面上,不仅常能看到帆板、赛艇、皮艇爱好者们“乘风破浪”,还有包括锦州冬泳协会、龙舟协会在内的多家社会组织提供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服务,丰富着市民的文化体育生活。
而在女儿河王宝山段,与东湖森林公园遥相呼应的西湖湿地公园也于2024年建成。一年间,公园外一栋栋新房拔地而起,一片片树林郁郁葱葱,休闲场所更是增添了许多人气。这片以生态湿地、康体运动为主要功能的区域已然成为带动锦州西部城市发展、为百姓提供休闲活动的亲水公园。
“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持以系统观念治理生态环境,持续开展蓝天、绿地、净土、碧水四大行动,深入推进‘三河共治、三山共建、两环一带’建设,建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机制,形成协同联动的大保护大治理大建设工作格局。”锦州市副市长蒋立新说。
如今,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锦州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了产业从粗放到集约、能源从传统到低碳、生态从开发到保护的巨大转变。
从曾经的“烂树林子”到水色氤氲、鸥鹭翔集的“母亲河”,从河道断流、满城飞沙到“凌河烟雨”“锦水回纹”,从“荒芜之地”到集生态、休闲、健身于一体的多功能“城市花园”……辽宁锦州的故事,是新时代的水生态故事,更是民生福祉在幸福河湖岸边不断增进的故事。
(本报采访组成员:李国隆、樊弋滋、陈晓磊、周念晨、刘帅冶、李富伟、贾玉娟)
小凌河
小凌河是辽宁省西部较大的河流之一,是锦州市的母亲河,发源于葫芦岛市建昌县和朝阳市朝阳县交界的柏山山脉,全长206公里,其中锦州市境内干流河长94公里,流域面积1488平方公里。河流流经锦州市的凌海市、太和区、古塔区、凌河区、高新区、经开区,最终注入渤海湾。
女儿河
女儿河是小凌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葫芦岛市兴城市药王庙乡西南侧,流经葫芦岛、锦州两市,全长129公里。女儿河锦州段长23公里,其中葫芦岛、锦州两市界河段长约10公里。女儿河在锦州市区东湖公园附近汇入小凌河,最终流入渤海湾。
百股河
百股河是小凌河下游汇入的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锦州市义县大定堡满族乡石桥子村,全长34.6公里,流域面积306.7平方公里。百股河东与支流水泉河为邻,南侧为小凌河干流,西侧与牤牛河毗邻,流经锦州市义县、凌海市、太和区、凌河区,于锦州市凌河区紫荆街道百股村附近注入小凌河。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8月14日
□本报采访组
锦水回纹处,凌河烟雨蒙。
8月,辽宁锦州小凌河和女儿河交汇处的东湖森林公园,水清河畅,绿树成荫,游人如织,欢快的笑声歌声里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3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此调研,并明确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振兴东北的一个优势。
锦州这座因“锦”命名的城市,牢记殷殷嘱托,涌动振兴热潮,在东北大地再织锦绣。近年来,辽宁省锦州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打造“河库一体、林水相依、城水相映、人水和谐”的水生态城市,书写东北大地上的绿水青山新答卷。
锦州市小凌河与女儿河在东湖森林公园交汇 通讯员 军歌 摄
锚定“三河共治”
一张蓝图绘到底
锦州,如同渤海湾畔的一颗珍珠,镶嵌在辽沈大地。新中国成立后,作为辽宁省重要的工业、港口城市,锦州东接“辽中南”工业区,南临渤海,西连“京津唐”工业区,是环渤海经济圈、东北亚经济圈的交汇点和连接东北内陆与渤海的黄金走廊。
随着城市人口倍增、工业化加速,以及一度粗放的发展模式,自西向东穿城而过的小凌河及其支流女儿河、百股河断流现象愈加突出,城区段水质因工业和生活污水直排,污染也愈发严重。古代文人墨客推崇的“锦州八景”因缺水而难觅踪迹,“风天黄沙漫天,雨天泥泞不堪”的场景曾经让沿河群众叫苦不迭。
“那时的小凌河萎缩得只剩几米宽,经常断流。河道里垃圾乱占,住在附近的居民,夏天不敢开窗户,怕有味,冬天也不敢开窗户,河道裸露,刮起风来尘土飞扬。”今年66岁的梁树军,在小凌河附近已经住了20多年,回想起之前的场景,仍是感慨万分。
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和行动指南,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开启。2014年,锦州市委、市政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落锤定音,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生态优先、综合治理”的原则,组织编制“三河共治”综合规划,科学谋划小凌河、女儿河、百股河综合治理蓝图。
2014年4月,按照先城区后农村、先干流后支流的治理步骤,锦州城区段小凌河、女儿河综合治理工程率先全线开工。为全面治理河道污染阻塞问题,通过建设截污管线取缔了之前的全部排污口;河道清淤疏浚、堤防加固、生态修复、景观建设等措施有序推进。综合治理使得河流水动力条件和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标准,河流水质优良率超过88%。重新焕发生机的小凌河、女儿河吸引了天鹅、白鹭等水生鸟类在这里繁衍生息、迁徙停留,鱼类、水草等自然生态系统也更加完善,呈现出了水清河畅、飞鸟掠水、鱼翔浅底、岸绿林茂的生态美景。
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2019年,锦州市在全面推进小凌河、女儿河生态治理的同时,积极谋划和推进锦州市百股河综合治理工作。
2025年的立秋时节,在百股河上游的头道河河道中,施工人员正紧锣密鼓地铺设防渗材料,进行景观绿化施工。“目前我们正在实施的是百股河综合治理工程最后的部分水系连通及生态修复工程,力争在今年10月完工。”锦州市水利局河务科科长洪长江介绍,该工程主要是从锦凌水库取水,利用输水管道将水送至百股河上游河道,通过有效拦蓄在河道内形成连续水面,同时对沿河及湿地进行景观绿化。
随着百股河综合治理工程的推进实施,“三河共治”工程计划于今年内全部完成。届时“三河”将实现水通、路通,河道断流、满城飞沙的景象不再复返,“锦水回纹”“凌河烟雨”的美景也将重现。
利益共享 协同共治
全面提升河湖管护能力
“我负责的河段是女儿河西湖社区段,全长800米,作为村级河长,我每周都要沿河巡查,看河道是否存在漂浮物、垃圾、排污口违规排污等管护问题。”今年42岁的张丽作为锦州市太和区西湖社区党支部书记,已经担任村级河长3年多,对河长的履职清单如数家珍。
多年来,基于“利益共享、协同共治”的共识,锦州市以河长制为抓手,积极探索“三河共治”成果常态化管护工作,全面守护河湖治理成果。张丽便是锦州市1300余名村级河长中的一员。
在“三河共治”进程中,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的下发,为锦州市治河管河送来了新的政策指引。自2017年起,锦州市相继制定了《锦州市实施河长制工作方案》《锦州市河长制考核方案》《锦州市河长制工作管理办法》《锦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建设美丽河库三年行动计划》等系列指导性文件,持续深化落实河长制,不断提升河湖保护成效。
为进一步完善河湖治理体系,锦州市积极探索河长、警长、检察长和法院院长的“四长联动”机制,强力推进依法治河。
“‘三河共治’期间,锦州市采取了‘四长联动’、纪检上手、区别处置等方法解决拆迁难、清乱难等问题,共拆除违建违占点75处,铲除私建花园、菜园等290处,查处采砂弃料3处,有力确保了‘三河共治’工程的平稳有序开展。”锦州市水利局局长张永刚介绍。
锦州市河长办严格落实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积极发挥分办、督办、综合、协调职能,协同生态环境、农业农村、住建等部门,累计清理河湖岸线范围内“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340处,累计打击涉河、涉水刑事犯罪案件67起。针对整治河道黑臭,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将8个大型排污口和近百个小型零散排污口全部取缔,其余排污口全部改造并入市政管网。
“下一步,我们将在女儿河王宝山段架设电子监控探头,与公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协同配合,以‘人防+技防’的方式全面确保女儿河的河畅、水清、岸绿。”锦州市太和区水利局副局长林宇峰说道。
目前,锦州市已在“三河共治”区选择79个重要点位,架设101个电子监控探头,全天候监控雨情水情,以及欺河占地、污染河流等行为。随着信息化管控手段的深入实施,锦州市河长制也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三河共治”的智慧治水新篇章全面开启。
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
打造秀美宜居锦城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人心所盼。
2022年8月,驻足小凌河畔,习近平总书记说:“生态文明建设能够明显提升老百姓获得感,老百姓体会也最深刻。要坚持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多为老百姓建设休闲、健身、娱乐的公共场所。”
如今,漫步在东湖森林公园,碧水蜿蜒、绿带交织,市民健身步道、水上乐园、运动广场等设施一应俱全,成了市民闹中取静、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据了解,每天到这里活动的居民经常达六七万人,极大地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现在水面宽阔了,水质也好了,空气很清新。加上配备了各种健身设施,我时不时都会带孙子过来转转!”在东湖森林公园内,李美贤正带着孙子在健身岛上的室外智能健身区域锻炼活动。
近年来,锦州市坚持治山、治水、治城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将河湖保护治理成果转化为市民触手可及的幸福生活。绕城而过的“三河”正逐步成为惠及锦城百姓的交通带、生态带、旅游带、休闲带。
漫步锦州城,滨河路沿河而建:以北普陀山南麓的锦凌水库为起点,沿着小凌河市区段穿城而过,秀美南山映入眼帘。在云飞桥南,小凌河与女儿河交汇,幻化出色彩斑斓的东湖美景……滨河路绵延数十公里,把锦州的“三山”“三河”一路串联,彻底打通了锦州城区内部的交通“主动脉”。
“如今,我们还在小凌河组织开展了各类水上项目。夏季,我们会推出龙舟、皮划艇、赛艇等项目;冬季则开展冰舟、冰帆、冬泳等活动,更多地把体育文化、体育项目带到群众身边,惠及更多百姓。”据锦州市体育服务中心副主任才兴介绍,如今,在东湖森林公园的水面上,不仅常能看到帆板、赛艇、皮艇爱好者们“乘风破浪”,还有包括锦州冬泳协会、龙舟协会在内的多家社会组织提供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服务,丰富着市民的文化体育生活。
而在女儿河王宝山段,与东湖森林公园遥相呼应的西湖湿地公园也于2024年建成。一年间,公园外一栋栋新房拔地而起,一片片树林郁郁葱葱,休闲场所更是增添了许多人气。这片以生态湿地、康体运动为主要功能的区域已然成为带动锦州西部城市发展、为百姓提供休闲活动的亲水公园。
“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持以系统观念治理生态环境,持续开展蓝天、绿地、净土、碧水四大行动,深入推进‘三河共治、三山共建、两环一带’建设,建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机制,形成协同联动的大保护大治理大建设工作格局。”锦州市副市长蒋立新说。
如今,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锦州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了产业从粗放到集约、能源从传统到低碳、生态从开发到保护的巨大转变。
从曾经的“烂树林子”到水色氤氲、鸥鹭翔集的“母亲河”,从河道断流、满城飞沙到“凌河烟雨”“锦水回纹”,从“荒芜之地”到集生态、休闲、健身于一体的多功能“城市花园”……辽宁锦州的故事,是新时代的水生态故事,更是民生福祉在幸福河湖岸边不断增进的故事。
(本报采访组成员:李国隆、樊弋滋、陈晓磊、周念晨、刘帅冶、李富伟、贾玉娟)
小凌河
小凌河是辽宁省西部较大的河流之一,是锦州市的母亲河,发源于葫芦岛市建昌县和朝阳市朝阳县交界的柏山山脉,全长206公里,其中锦州市境内干流河长94公里,流域面积1488平方公里。河流流经锦州市的凌海市、太和区、古塔区、凌河区、高新区、经开区,最终注入渤海湾。
女儿河
女儿河是小凌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葫芦岛市兴城市药王庙乡西南侧,流经葫芦岛、锦州两市,全长129公里。女儿河锦州段长23公里,其中葫芦岛、锦州两市界河段长约10公里。女儿河在锦州市区东湖公园附近汇入小凌河,最终流入渤海湾。
百股河
百股河是小凌河下游汇入的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锦州市义县大定堡满族乡石桥子村,全长34.6公里,流域面积306.7平方公里。百股河东与支流水泉河为邻,南侧为小凌河干流,西侧与牤牛河毗邻,流经锦州市义县、凌海市、太和区、凌河区,于锦州市凌河区紫荆街道百股村附近注入小凌河。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8月14日
□本报采访组
锦水回纹处,凌河烟雨蒙。
8月,辽宁锦州小凌河和女儿河交汇处的东湖森林公园,水清河畅,绿树成荫,游人如织,欢快的笑声歌声里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3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此调研,并明确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振兴东北的一个优势。
锦州这座因“锦”命名的城市,牢记殷殷嘱托,涌动振兴热潮,在东北大地再织锦绣。近年来,辽宁省锦州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打造“河库一体、林水相依、城水相映、人水和谐”的水生态城市,书写东北大地上的绿水青山新答卷。
锦州市小凌河与女儿河在东湖森林公园交汇 通讯员 军歌 摄
锚定“三河共治”
一张蓝图绘到底
锦州,如同渤海湾畔的一颗珍珠,镶嵌在辽沈大地。新中国成立后,作为辽宁省重要的工业、港口城市,锦州东接“辽中南”工业区,南临渤海,西连“京津唐”工业区,是环渤海经济圈、东北亚经济圈的交汇点和连接东北内陆与渤海的黄金走廊。
随着城市人口倍增、工业化加速,以及一度粗放的发展模式,自西向东穿城而过的小凌河及其支流女儿河、百股河断流现象愈加突出,城区段水质因工业和生活污水直排,污染也愈发严重。古代文人墨客推崇的“锦州八景”因缺水而难觅踪迹,“风天黄沙漫天,雨天泥泞不堪”的场景曾经让沿河群众叫苦不迭。
“那时的小凌河萎缩得只剩几米宽,经常断流。河道里垃圾乱占,住在附近的居民,夏天不敢开窗户,怕有味,冬天也不敢开窗户,河道裸露,刮起风来尘土飞扬。”今年66岁的梁树军,在小凌河附近已经住了20多年,回想起之前的场景,仍是感慨万分。
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和行动指南,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开启。2014年,锦州市委、市政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落锤定音,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生态优先、综合治理”的原则,组织编制“三河共治”综合规划,科学谋划小凌河、女儿河、百股河综合治理蓝图。
2014年4月,按照先城区后农村、先干流后支流的治理步骤,锦州城区段小凌河、女儿河综合治理工程率先全线开工。为全面治理河道污染阻塞问题,通过建设截污管线取缔了之前的全部排污口;河道清淤疏浚、堤防加固、生态修复、景观建设等措施有序推进。综合治理使得河流水动力条件和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标准,河流水质优良率超过88%。重新焕发生机的小凌河、女儿河吸引了天鹅、白鹭等水生鸟类在这里繁衍生息、迁徙停留,鱼类、水草等自然生态系统也更加完善,呈现出了水清河畅、飞鸟掠水、鱼翔浅底、岸绿林茂的生态美景。
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2019年,锦州市在全面推进小凌河、女儿河生态治理的同时,积极谋划和推进锦州市百股河综合治理工作。
2025年的立秋时节,在百股河上游的头道河河道中,施工人员正紧锣密鼓地铺设防渗材料,进行景观绿化施工。“目前我们正在实施的是百股河综合治理工程最后的部分水系连通及生态修复工程,力争在今年10月完工。”锦州市水利局河务科科长洪长江介绍,该工程主要是从锦凌水库取水,利用输水管道将水送至百股河上游河道,通过有效拦蓄在河道内形成连续水面,同时对沿河及湿地进行景观绿化。
随着百股河综合治理工程的推进实施,“三河共治”工程计划于今年内全部完成。届时“三河”将实现水通、路通,河道断流、满城飞沙的景象不再复返,“锦水回纹”“凌河烟雨”的美景也将重现。
利益共享 协同共治
全面提升河湖管护能力
“我负责的河段是女儿河西湖社区段,全长800米,作为村级河长,我每周都要沿河巡查,看河道是否存在漂浮物、垃圾、排污口违规排污等管护问题。”今年42岁的张丽作为锦州市太和区西湖社区党支部书记,已经担任村级河长3年多,对河长的履职清单如数家珍。
多年来,基于“利益共享、协同共治”的共识,锦州市以河长制为抓手,积极探索“三河共治”成果常态化管护工作,全面守护河湖治理成果。张丽便是锦州市1300余名村级河长中的一员。
在“三河共治”进程中,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的下发,为锦州市治河管河送来了新的政策指引。自2017年起,锦州市相继制定了《锦州市实施河长制工作方案》《锦州市河长制考核方案》《锦州市河长制工作管理办法》《锦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建设美丽河库三年行动计划》等系列指导性文件,持续深化落实河长制,不断提升河湖保护成效。
为进一步完善河湖治理体系,锦州市积极探索河长、警长、检察长和法院院长的“四长联动”机制,强力推进依法治河。
“‘三河共治’期间,锦州市采取了‘四长联动’、纪检上手、区别处置等方法解决拆迁难、清乱难等问题,共拆除违建违占点75处,铲除私建花园、菜园等290处,查处采砂弃料3处,有力确保了‘三河共治’工程的平稳有序开展。”锦州市水利局局长张永刚介绍。
锦州市河长办严格落实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积极发挥分办、督办、综合、协调职能,协同生态环境、农业农村、住建等部门,累计清理河湖岸线范围内“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340处,累计打击涉河、涉水刑事犯罪案件67起。针对整治河道黑臭,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将8个大型排污口和近百个小型零散排污口全部取缔,其余排污口全部改造并入市政管网。
“下一步,我们将在女儿河王宝山段架设电子监控探头,与公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协同配合,以‘人防+技防’的方式全面确保女儿河的河畅、水清、岸绿。”锦州市太和区水利局副局长林宇峰说道。
目前,锦州市已在“三河共治”区选择79个重要点位,架设101个电子监控探头,全天候监控雨情水情,以及欺河占地、污染河流等行为。随着信息化管控手段的深入实施,锦州市河长制也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三河共治”的智慧治水新篇章全面开启。
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
打造秀美宜居锦城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人心所盼。
2022年8月,驻足小凌河畔,习近平总书记说:“生态文明建设能够明显提升老百姓获得感,老百姓体会也最深刻。要坚持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多为老百姓建设休闲、健身、娱乐的公共场所。”
如今,漫步在东湖森林公园,碧水蜿蜒、绿带交织,市民健身步道、水上乐园、运动广场等设施一应俱全,成了市民闹中取静、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据了解,每天到这里活动的居民经常达六七万人,极大地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现在水面宽阔了,水质也好了,空气很清新。加上配备了各种健身设施,我时不时都会带孙子过来转转!”在东湖森林公园内,李美贤正带着孙子在健身岛上的室外智能健身区域锻炼活动。
近年来,锦州市坚持治山、治水、治城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将河湖保护治理成果转化为市民触手可及的幸福生活。绕城而过的“三河”正逐步成为惠及锦城百姓的交通带、生态带、旅游带、休闲带。
漫步锦州城,滨河路沿河而建:以北普陀山南麓的锦凌水库为起点,沿着小凌河市区段穿城而过,秀美南山映入眼帘。在云飞桥南,小凌河与女儿河交汇,幻化出色彩斑斓的东湖美景……滨河路绵延数十公里,把锦州的“三山”“三河”一路串联,彻底打通了锦州城区内部的交通“主动脉”。
“如今,我们还在小凌河组织开展了各类水上项目。夏季,我们会推出龙舟、皮划艇、赛艇等项目;冬季则开展冰舟、冰帆、冬泳等活动,更多地把体育文化、体育项目带到群众身边,惠及更多百姓。”据锦州市体育服务中心副主任才兴介绍,如今,在东湖森林公园的水面上,不仅常能看到帆板、赛艇、皮艇爱好者们“乘风破浪”,还有包括锦州冬泳协会、龙舟协会在内的多家社会组织提供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服务,丰富着市民的文化体育生活。
而在女儿河王宝山段,与东湖森林公园遥相呼应的西湖湿地公园也于2024年建成。一年间,公园外一栋栋新房拔地而起,一片片树林郁郁葱葱,休闲场所更是增添了许多人气。这片以生态湿地、康体运动为主要功能的区域已然成为带动锦州西部城市发展、为百姓提供休闲活动的亲水公园。
“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持以系统观念治理生态环境,持续开展蓝天、绿地、净土、碧水四大行动,深入推进‘三河共治、三山共建、两环一带’建设,建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机制,形成协同联动的大保护大治理大建设工作格局。”锦州市副市长蒋立新说。
如今,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锦州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了产业从粗放到集约、能源从传统到低碳、生态从开发到保护的巨大转变。
从曾经的“烂树林子”到水色氤氲、鸥鹭翔集的“母亲河”,从河道断流、满城飞沙到“凌河烟雨”“锦水回纹”,从“荒芜之地”到集生态、休闲、健身于一体的多功能“城市花园”……辽宁锦州的故事,是新时代的水生态故事,更是民生福祉在幸福河湖岸边不断增进的故事。
(本报采访组成员:李国隆、樊弋滋、陈晓磊、周念晨、刘帅冶、李富伟、贾玉娟)
小凌河
小凌河是辽宁省西部较大的河流之一,是锦州市的母亲河,发源于葫芦岛市建昌县和朝阳市朝阳县交界的柏山山脉,全长206公里,其中锦州市境内干流河长94公里,流域面积1488平方公里。河流流经锦州市的凌海市、太和区、古塔区、凌河区、高新区、经开区,最终注入渤海湾。
女儿河
女儿河是小凌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葫芦岛市兴城市药王庙乡西南侧,流经葫芦岛、锦州两市,全长129公里。女儿河锦州段长23公里,其中葫芦岛、锦州两市界河段长约10公里。女儿河在锦州市区东湖公园附近汇入小凌河,最终流入渤海湾。
百股河
百股河是小凌河下游汇入的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锦州市义县大定堡满族乡石桥子村,全长34.6公里,流域面积306.7平方公里。百股河东与支流水泉河为邻,南侧为小凌河干流,西侧与牤牛河毗邻,流经锦州市义县、凌海市、太和区、凌河区,于锦州市凌河区紫荆街道百股村附近注入小凌河。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8月14日
翻译
搜索
复制
责任编辑:孟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