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实行河长制,河流实现水清岸绿。深圳水务局供图
五大措施贯彻落实会议精神
2018年1月9日下午,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结束后,深圳市随即召开2018年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部署会议,市委书记、市总河长王伟中作重要讲话,市长、市副总河长陈如桂及相关市领导,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参会。
王伟中强调,一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省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上来,发挥河长制关键作用,当好“施工队长”,抓好工作落实,坚决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交出治水工作的优异答卷,建设好美丽深圳。二要提速提质建设治污基础设施,严把工程质量关,超常规补齐历史欠帐。三要重拳出击铁腕执法,消除点源、切断面源,全面加强对污染源的管控。四要注重治水和城市治理相结合,努力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升”,实现治好一条河流、形成一道美丽景观、打造一片宜居城区,让碧水和蓝天共同成为深圳的亮丽名片。五要强化担当,狠抓落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实现2018年各项治水目标。各级河长要做到守河有责,守河担责,守河尽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以“河长制”促进“河长治”。
全市河流落实河长754名
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面推行河制工作,市政府每周召开一次全市环保水务系统工作例会,解决河长制、治水提质推进过程存在的问题。
目前,深圳市310条河流均已落实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河长,共由754名领导干部担任;市、区、街道实行双总河长制,均已印发河长制实施方案,主要河流“一河一策”及市级河长工作手册编制完成,出台5大项11小项配套制度;创新河长制考核办法,在100分基础上进行扣(加)分,另设附加分10分,根据年度最终考核结果进行问责与激励;定期公布全市河流水质排名,以水质倒逼工程进度,推进河长履职;建立“2+2”督查工作机制,创新干部考核方式,管人和管事相结合,在工作一线中贴身考察干部;结合智慧水务总体布局,建立“互联网+河长制”信息管理平台,完成“互联网+河长制”实施方案编制;建成国内先进的河务“巡、办、监、结”全流程一体化管理平台,提升河流智慧管理水平,全省率先完成深圳河长APP开发;强化公众参与意识,招募“深圳民间河长”,全国首创护河特色U站,各区已全部组建起“河小二”志愿者队伍,配备河道警长,高交会专设全面推行河长制展厅,拍摄“河长制河长治”为主题的宣传片;创新茅洲河EPC治水模式,打响全国高强度建成区EPC治水第一枪;实施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和治水提质攻坚“2436400”工程,全市36条(45段)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并已完成整治效果评估,实施治水提质计划,主要河流水质明显改善,深圳湾、福田河、大沙河、龙岗河、观澜河等河流已成为深圳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五套班子成员均任河长
宝安区是深圳治水任务最重的地区之一,全区共有66条河涌,分属茅洲河及珠江口沿海河涌两大流域,总长275公里,流域总面积532平方公里;全区66条河流有65条水质劣于五类水标准,河水普遍发黑发臭,治水任务相当繁重。
为此、宝安区安排区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纪检等五套班子成员共31人担任区河长。制定印发了《<宝安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任务分工方案》,明确了河长制各项工作的任务分工。31名区级河长共巡河101次,召开河长会议115次,协调解决事项317项,强有力的推进了河道治理和河道管理相关工作。
“宝安河务通”实现河道全链条管理
为提高河长巡河及解决涉水问题工作效率,深圳宝安区建成国内先进的河长制智慧管理软件——“宝安河务通”APP,实现了河道及水务事件巡查、办理的全链条管理,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解决。目前“河务通”APP在宝安区黑臭水体治理及河长制工作中已全面推广使用,已开通使用账号1000余个。“宝安河务通”APP,是国内先进的河务“巡、办、监、结”全流程一体化管理平台,将“一张图”“一张表”“一本账”数字化,建立河流治理数据库,开发河长制智慧管理终端和手机客户端,实现河与“图”、“表”、“账”一一捆绑,人过留迹、事过留痕,有力促进河道及水务事件巡查、办理的全链条管理。(粤水轩)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8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