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垃圾漂浮带 (通讯员 梁芋轩 摄)
□特约记者 陈诗芹 通讯员 梁芋轩 邓雄文
湖南省欧阳海灌区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局的干部职工最近终于舒了口气。欧阳海水库大坝前堆积的约2000吨垃圾,经过6天连续作业,全部打捞上岸并完成转运。
“几年前,如果你在汛期到欧阳海水库大坝,肯定以为走到了垃圾场。最夸张的时候,站在坝前看不到水面……”住在水库附近的村民肖定忠说,“现在垃圾少多了。”
水库管理单位提高清理效率
欧阳海水库地处郴州市桂阳县境内,是湘江流域的重要水利枢纽工程,属于河流型水库。今年入汛以来,受持续强降雨及引发的洪水影响,水库上游大量枯树杂草和生活垃圾被洪水裹挟进入库区,堆积形成了约6000立方米的垃圾漂浮带。
自7月8日开始,欧阳海灌区管理局组织专业垃圾清漂船24小时作业,用6天时间完成了垃圾清理工作。“如果只靠人工打捞,估计1个月也完不成。”管理局的工作人员说。
针对汛期“垃圾围坝”现象,欧阳海灌区管理局自筹70多万元购买了专业清漂船,并聘请专业打捞员随时清理。据悉,近4年来,管理局每年投入80余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坝前垃圾的打捞清理。
“每轮暴雨洪水过后,我们都会立刻组织人员,打捞清理坝前垃圾,严防垃圾流向下游,用实际行动守护好一江碧水。”管理局局长汤灿飞说。
全省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据了解,欧阳海水库的“垃圾围坝”现象并非个例。
“‘垃圾围坝’是我国水库面源污染的常见现象。”长沙理工大学水利工程学院教师彭向训说。一方面,受到暴雨洪水影响,水库流域内的枯木、杂草、树叶等垃圾会随着河道流向下游,堆积在拦河大坝前;另一方面,由于农村生活垃圾还不能做到完全收集处理,下雨就会冲刷进入河道,特别是塑料泡沫类垃圾容易浮在水面,集中在坝前,形成垃圾漂浮带。
坝前垃圾这一“历史症结”如何破局?有关专家提出了几方面建议:可以从避免生活垃圾入河这方面着手,减少流域范围内的垃圾产生量,同时加强农村面源环境管理或者污染治理;加强入河垃圾溯源识别管理,区分各地责任;上游可以采取拦截措施,避免垃圾大量集中堆积在坝前;河长要常态化巡河,尽早发现问题;要探索建立水库所在地政府和水库管理单位之间的坝前垃圾清理长效机制,共同守护好一江碧水。
在解决“垃圾围坝”问题方面,湖南省河长制工作委员会积极探索,充分发挥河湖长制平台作用,维护河湖健康。湖南省河长制的责任体系、制度体系、工作体系已建设完成,全省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履职尽责,建立覆盖省、市、县、乡、村的五级河长体系,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协同、齐抓共管的河湖保护格局。
“省水利厅将进一步发挥河湖长制作用,开展水库‘垃圾围坝’专项整治工作。通过河长常态化巡河,制定奖惩措施,明确坝前垃圾清理的责任主体和责任分工等,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湖南省水利厅副厅长袁侃夫说。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2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