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图片
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细化落实措施 提升管理能力

  今年1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后,江苏省随之出台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实施意见,在水资源节约保护与管理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日前,记者就江苏省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采访了江苏省水利厅副厅长陆桂华。

  记者:请问作为水利大省,江苏在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上有哪些基础?

  陆桂华:2009年开始,江苏省即着手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先后出台了《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江苏省湖泊保护条例》《江苏省水库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制定了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实施方案,建立了覆盖省、市、县三级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以及考核奖惩制度,建立了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和八大高耗水行业用水效率考核制度,提出了重点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并将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纳入政府年度工作考核目标。江苏省高度重视管理队伍建设,省水利厅水资源处编制由6人增加至9人,省水资源中心由12人增加至17人,其中硕士以上专业人员占80%以上。同时,重视提高全省水资源管理队伍素质,联合高校培养了多批水资源和水务方面的专业人员,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者:请您谈谈江苏在节水型社会建设方面有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绩?

  陆桂华:近年来,江苏把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作为破解江苏水问题的战略举措,全省共有5个国家级试点和11个省级试点。试点地区探索总结的用水总量控制、循环用水、园区节水、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和非传统水源利用等典型经验,在全省同类地区得到广泛推广,为丰水地区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了借鉴。“十一五”以来,江苏累计建成节水型企业(单位)、灌区、社区、高校(学校)等各类节水载体1400多个,完成节水减排示范项目1500多项,形成年节水能力11.5亿立方米。省水利厅联合省发改委、财政厅、教育厅、机关事务管理局和妇联等部门,共同推进节水工作,逐步拓展载体建设范围,今年重点推进了节水型宾馆和节水型军营创建,实现节水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宾馆、进军营、进家庭的全覆盖态势。

  记者:刚才您提到的节水型载体建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曾专门批示要求“大力推广江苏节水型高校的经验”,能否请您具体介绍一下这方面的亮点?

  陆桂华:自2006年起江苏省水利厅联合省教育厅在全省高校开展节水型高校创建活动。一是推行用水智能化管理。在集体浴室、开水房等推广使用IC卡智能用水系统,人均一次洗浴用水由原来的300升左右下降为50升左右,不仅改变了学生浪费水的不良习惯,而且提高了浴室的使用效率。二是加强中水回用。多数高校将校内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净化处理后用于校园绿化、景观河道补水及冲厕用水,将学生宿舍的上层洗涤用水经过简单净化后用于下层冲厕,大大减少了新鲜水用量。三是推广雨水利用。充分利用校园地形条件,建成屋顶、操场等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汇集到校内人工湖后用于绿化和冲厕等杂用。四是健全节水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高校节水管理机构和节水管理网络,制定了水电管理办法、学生用水考核与奖惩办法等一批节水管理制度,把用水指标分摊到校内各部门和学生宿舍,按学期进行考核,节奖超罚,奖惩兑现。五是加强教育引导。把节约用水纳入学生行为规范,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考核的重要指标,并通过在公共场所张贴节水标语、标志,举办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开展节水征文、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营造良好节水氛围。

  截至2011年年底,全省已有93所高校被授予“江苏省节水型高校”称号,占全省高校总数的80%,年节水4800多万立方米,每年减少学校直接水费支出1.2亿元,还可减少大量的污水排放,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记者:在水资源日益紧缺的现代社会,有效保护水资源,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十分迫切。请问江苏在这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的?

  陆桂华:近年来,江苏重点围绕水源地、水功能区以及地下水三方面,强化对水资源的保护。制定了水源地达标建设标准,召开了水源地达标建设推进会,用三年时间,完成全省县级以上水源地全部达到“一个保障、两个保证、三个没有、四个到位”的要求。“一个保障”,即保障水源地安全供水。“两个达标”,即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供水保证率达97%以上。“三个没有”,即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范围内没有与供水设施无关的设施和活动;二级保护区范围内没有排放污染物的设施或开发活动;准保护区范围内没有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设施或开发活动。“四个到位”,即水源地保护机构和人员到位;警示标牌、分界牌和隔离措施到位;备用水源地和应急管理预案到位;水质在线监测和共享机制建立到位。目前,江苏已完成国家重要水功能区复核,并组织编制水功能区水质通报并向各级政府通报,建立水功能区考核机制。严格入河排污口审批管理,启动入河排污口监测。在开展河湖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对全省主要河流和省管湖泊进行健康状况评估,并发布健康报告。在地下水保护方面,全省地下水年开采总量6.5亿立方米,控制在计划以内,并逐年递减。苏锡常地区地下水禁采成果继续巩固,漏斗面积明显减少,漏斗中心水位埋深继续回升;苏北、苏中地区全年压采600多万立方米,地下水水位总体趋于稳定,超采区面积逐年减少。

  记者:太湖治理一直是近几年社会关注的热点,请您谈谈水利部门在治太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陆桂华:围绕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目标,省水利厅提出了“控制外源、减少内源、增加容量”的治理思路,突出做好调水引流、蓝藻打捞、生态清淤、湖泛防控、节水减排等工作。

  一是调水引流。充分利用已建水利工程,利用常熟枢纽引长江水,通过望虞河向太湖补充水源,同时开启梅梁湖泵站,抽含蓝藻水出湖,促进太湖水体流动。二是蓝藻打捞。自2007年以来,累计打捞蓝藻280万吨,同时建设了9座藻水分离站,开展蓝藻制沼气和有机化肥等资源化利用探索,形成“科学化预警、机械化打捞、工厂化处置、资源化利用、信息化管理”的蓝藻打捞新模式。三是全面实施太湖生态清淤。自2007年以来,累计完成2660万立方米的清淤任务,减轻了湖泊内源污染,有效降低了湖泛发生概率。四是严格湖泛防控。2009年开始,每年4月10日至10月20日,对太湖湖泛易发地区及饮用水水源地进行逐日巡查监测并报送巡查监测及预警信息,敏感时期,厅领导现场带班,靠前指挥,确保湖泛防控预警措施落到实处。经过四年多努力,太湖水质明显好转,蓝藻暴发强度明显减弱,湖体富营养化程度有所改善。

  记者: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请您介绍下江苏如何进一步提升水资源管理能力?

  陆桂华:江苏省主要从规划体系、信息化建设、人才科技及试点建设等方面入手,提升水资源管理能力。一是不断完善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和修编各级水资源综合规划、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节水型社会规划等专项规划,形成完备的规划体系。二是有序推进信息化建设。省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一期工程基本建成,应用系统已上线试运行,二期工程的前期工作正在开展,水利地理信息系统一期工程等系统基本建成,同时,加快整合推进水资源和水文信息系统,发挥综合效益。三是提升人才队伍和科技支撑水平。组织开展水资源论证、水务管理、信息化等专题培训,同时鼓励管理人员参与水资源、水务等课题研究,为提升水资源管理能力提供人才队伍和科技支撑。四是开展水资源管理现代化试点建设。日前确定了无锡,苏州等12个试点市,通过制度建设、人才培养、能力建设等健全机构,加大投入全面提升市县(区)基层水资源管理能力,支撑全省水利现代化建设。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2年9月18日

吴卿凤 季红飞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