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单晓东
要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是关键。
2011年中央1号文件对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行了全面部署。文件提出,要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
具体来说,要确保水利投入稳定增长,必须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投入。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未来一个时期,必须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投入的力度,把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要确保水利投入稳定增长,必须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建设任务重,资金需求规模大,迫切需要在进一步拓展和完善公共财政主渠道的同时,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重要支撑作用。
要确保水利投入稳定增长,必须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水利建设任务繁重,涉及社会方方面面,要努力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水利投入保障机制,广泛吸引各类社会资金投入水利建设,形成全社会办水利的格局。
一年多来,从中央到地方,为落实好这三项含金量高、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都出台了许多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的配套政策和办法,并取得了实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但是,水利投入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些问题会制约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的建立。
进一步推进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需要强化认识,廓清一些问题;需要交流推广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深入探讨,献计献策;解剖相关案例,进行评点。希望本刊的努力,能够启迪大家的思路,帮助各地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真正让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确保水利投入稳定增长,为水利改革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2年9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