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图片
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西宁:清水横穿新古城

  湟水河是西宁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一级支流。她与北川河、南川河在西宁市构成了“三川汇一水”的河流水系。湟水河自西向东将西宁城区分为南北两大部分,“一水横穿,南北两山对峙”,构成了西宁作为山水城市独特的地形。
  尽管西宁市修建了部分防洪工程,但累计治理长度仅占城区重点保护河段的50%左右,未治理河段防洪标段仅有10年一遇到30年一遇的抵御能力,尚未形成完整的防洪工程体系。而城市主要建筑物以及省、市许多重要机关和工矿企业绝大多数都坐落在河床阶地上,四周山高坡陡,相对高差在600米以上,植被较差,多为荒山秃岭,土质疏松,汛期暴雨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极易遭受洪水危害,严重影响西宁市市民的正常生活,制约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青藏铁路的全面开通,西宁市已逐渐成为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主城区外延,加快了河道和沟道等防洪工程综合治理的步伐。青海省与世界银行开展的第一个地方性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合作项目——西宁市防洪及流域管理项目便应运而生。
  该项目于2009年7月开工,总投资13.27亿元,其中世行贷款1亿美元。2007年,青海省就决定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实施西宁市防洪及流域治理工程。项目内容包括防洪工程、流域管理、污水收集系统和能力建设四大部分。该项目的实施将全面提高城市的防洪标准,解决城市河道、灾害沟道、病险水库和城市内涝等防洪安全问题,使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通过防污体系建设,加强污水收集和处理,解决水质污染严重等问题;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解决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涵养能力不足、生态环境和水环境质量不高等问题;通过水务管理能力建设,提高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人员素质,提高管理能力,使管理趋于科学化。通过以上治水措施,西宁要构建成为“看山山绿,看水水清,城在山水中,人在山水中,绿山环抱,碧水荡漾”的高原山水城市。
  据西宁市世行项目办刘主任介绍,西宁防洪及流域管理利用世行贷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涉及西宁市及湟中、大通、湟源三县,计划治理西宁城区及大通、湟源县城湟水河、北川河、南川河河道共计53.76公里,修建泄洪沟35公里,建设西宁及三县防洪预警系统;敷设西宁市城区、大通及湟中县县城污水管网72.5公里;治理西宁城区及三县县城周边水土流失严重的17条小流域,治理面积100多平方公里;通过购置办公设备、培训等方式加强项目管理。通过项目实施,构建较为完善的城市防洪体系,提高城市防洪标准,减轻洪水灾害影响,改善区域内生态环境,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今年6月18日,西宁市防洪及流域管理利用世行贷款项目——西宁市南川河及第一批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竣工典礼如期举行,西宁市南川河及第一批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正式投入使用。截至今年6月底,项目已完成投资5.3亿元,进度达到40%,基本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涉及的移民行动计划、环境管理计划、大坝安全计划、少数民族发展计划等安全保障政策均得到了落实,惠及农民的生计措施已全面实施。西宁主城区及三县县城工程防洪体系已初步形成。完成了城区中心24.5公里的河道防洪工程,完成16.5公里的城区重点保护段河道防洪工程,完成了三县县城4.5公里段河道防洪工程,完成了城区周边火烧沟、包家沟、大崖沟3条山洪沟道治理,对城区产生直接威胁的23条山洪灾害沟道得到了初步治理,山洪灾害对县城的威胁正在逐步消除。
  这个自2007年起耗时五年的项目,将提高西宁市的防洪能力,增强污水收集能力,加强17个小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西宁所辖县城城区防洪标准将由不足3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到100年一遇。

  ■短评

  西宁市防洪及流域管理利用世行贷款项目自开展以来,取得了多方面的显著成效,特别是其全面、系统、严密的管理模式和科学工作体系,给了我们许多启示和感想,对于水利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利用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创新实施方法

  世行项目“扶贫和改善环境”的宗旨与西宁市防洪及流域管理项目的宗旨相一致,而世行专家团的项目管理理念与我们传统水利项目管理相比更新颖先进。针对西宁城市防洪体系不够完善、水土流失严重、人民生活较贫困的特点,该项目将治理水土流失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致富结合起来,通过引入参与式理念把项目区群众普遍受益、改善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可持续发展作为项目实施的出发点和目标。在治理中注意体现地方及农民的责任、义务和利益,注重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协调发展。在项目管理调控上,尊重客观实际,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严格按程序修正项目建设计划、内容和措施,使之更加符合项目区实际。

  注重管理体系建设

  世行项目专家团按国际惯例,严格遵循基本建设程序,开展项目实施工作。在项目前期准备、实施和中期调整、监测评价、效果后评估等环节,通过引进、吸收和应用国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建立严密、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实现对项目的科学规范管理。

  注重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世行西宁防洪项目把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保证整个项目实施管理系统高效运转的重要基础和条件,强力推进,率先实施。例如,十分强调支持服务体系中机构、队伍的建设,把有机构、有足够的技术力量作为项目实施的先决条件率先予以解决。把有基础设备、有督导工具作为工作的必备条件,要求加以提前落实。

  注重项目参与人员的能力建设

  世行项目在实施中,投入大量资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项目参与人员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组织高层管理技术人员到国外考察,学习国外先进的项目建设与管理经验,促进项目管理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对项目参与人员进行技术培训;重视对项目区农民的培训,增强其参与项目的意识和生产技能,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
  目前,西宁市区周边河道经过治理提高了防洪标准,沿河形成了100万平方米的水面和40万平方米的绿地,昔日的“脏、乱、差”河道如今已成为水清岸绿的城市风景线,极大提升了西宁市城市品位,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充分证明,引进利用外资,扩大投资渠道,对于提高水利工作水平、加快环境改善步伐是十分必要和完全可行的。随着西宁防洪及流域管理项目的实施,世行项目对于青海工程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必将产生更大的促进作用。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2年8月16日

        
孙爱霞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