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孙国利)建立以市财政投入为引导,镇村集体投入为主体,群众投入为补充,社会积极参与的投融资新机制。近年来,山东邹城市通过积极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模式,大力加强生态小流域建设。
邹城市财政坚持每年列支600万元以上的水土保持专项资金,对水利工程和水保林、经济林建设等实行专项补助,给予投资额50%以上的补助用于流域治理和发展节水灌溉工程。今年,又加大奖补力度,对退耕还林区水利配套、小流域治理、农田灌溉、饮水安全及小型水利工程,按照投资额的60%予以奖补,今后每年用于生态水利建设的资金将达到1亿元以上。
邹城市积极对接上级扶持政策,加大项目筹备力度,2008年起,先后把病险水库和塘坝除险加固,小沂河、北沙河、望云河、城前河等河道治理工作纳入项目储备库,积极争取将水利工程列入国家、省和济宁市的投资项目,目前已累计争取济宁市级以上资金4000余万元。
此外,邹城市通过深化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开展“四荒”承包等方式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小流域治理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截至目前,该市“四荒”承包面积达3.6万亩,小型水利设施承包达1.5万项,吸纳社会资金近10亿元。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2年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