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太湖流域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等一系列水利政策法规相继出台后,太湖流域水利事业改革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进一步做好太湖流域水利工作,切实加快流域综合管理和治理,亟需全面翔实的水利基础信息。太湖局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启动和实施的,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三年来普查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必将为今后一个时期流域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
工作机制科学 普查合力强劲
迅速成立相关机构,切实落实工作责任。普查伊始,太湖局就成立了由叶建春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领导林泽新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太湖局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普查工作的统一组织领导;同时成立了由总工、副总工任正、副主任,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参加的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普查办),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为做好普查具体技术工作,从局系统相关部门和直属单位抽调30名工作人员组成9个技术工作组,分专业深入开展普查。
采取集中办公方式,解决人员少而散的难题。由于太湖局普查办人员均为兼职,很多又是在苏州、无锡工作,临时集中困难,工作十分不便。为保质保量完成普查任务,解决日常工作人员办公场所分散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普查办采取了集中办公的方式,将一个会议室改造成普查工作办公室,配置了办公桌椅和通讯设备,建立了网络环境,同时为满足保密要求,在办公室设置了监控摄像机和门禁系统。通过集中办公,既方便了相互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又确保了普查工作高效有序的开展。
组建临时工作组,赴省市现场开展工作。在普查的各个阶段,根据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国普办)统一安排和流域普查工作的实际需要,太湖局将普查任务作为优先安排工作,叶建春局长明确要求技术人员首先确保普查任务,兼顾岗位职责内的工作。一接到国普办的命令,太湖局普查办能快速组建精干、专业、高效的临时工作组,赴流域片各省、市开展工作检查、质量抽查、业务指导等具体工作,有力推动了各阶段普查工作的圆满完成。
适时交流沟通,共同解决技术难题。召开流域片技术研讨会和成果审核交流会是太湖局普查办攻克技术难关的一项重要举措。针对流域片水利特点,普查办先后组织召开了4次技术研讨会,及时了解、沟通、协调各省市普查机构在有关技术问题上的处理方法,带着问题开会,并确保会而有议、议而有决、决而有行,为流域成果的协调一致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普查成果数据量大、关联性强,为了确保普查成果的质量,太湖局普查办在审核阶段多次与各省市普查机构一起召开审核工作交流会,通过现场交流的方式就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交换意见,共同解决技术难点,确保了成果质量的可靠性。
审核把关严格 成果质量可信
认真负责,建立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在认真学习贯彻国普办普查实施方案及各专项普查教材的基础上,太湖局普查办认真组织开展了各阶段工作方案以及有关质量控制的方案编写,建立健全了普查办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先后印发了《太湖局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实施方案》《太湖局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质量控制工作实施方案》《太湖流域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对象清查数据质量抽查工作方案》《太湖局填表上报阶段检查督导工作方案》《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水利普查数据汇总审核办法》等,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成果质量。
一丝不苟,反复复核本级普查对象信息。太湖局本级所涉及的普查对象包括流域直管水利工程和直属事业、企业和社会团体等。在清查和普查阶段,太湖局机关及各直属单位积极配合所在地水利普查机构,为其提供了详细信息。在省级普查机构提交清查登记成果后,太湖局普查办又及时对本级普查对象填报信息的准确性进行复核,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省级普查机构。在普查成果审核阶段,太湖局普查办再次重点对本级普查对象进行了详细复核,并及时向省级普查机构反馈复核意见。通过反复复核,确保了流域本级普查对象成果的准确性。
全力以赴,做好普查成果质量控制。在普查对象清查登记、数据采集、填表上报、汇总分析等各个阶段,太湖局普查办均对有关成果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如在清查登记阶段,到各地实地抽查了有关台账名录等;在数据采集阶段,到各地采取座谈汇报、内业检查、外业实地抽查等方式进行了事中质量检查;在填表上报阶段,到各地进行督导检查并对成果进行初步审核;在汇总分析阶段,多次赴国普办就流域汇总相关问题进行沟通交流,同时加强与省市的交流和讨论,动态管理,不断完善普查报告,持续改进成果质量。
普查历程艰辛 真实故事感人
在三年的普查工作中,太湖局普查办克服人员少、工作量大等困难,高质量地完成了前期准备、机构组建、方案编制、普查培训、宣传动员、清查登记、数据采集、填表上报、数据汇总、质量抽查、督导审核、流域汇总等各阶段的普查工作,期间涌现出大量令人唏嘘、富集正能量的感人故事。
在赴省市抽查过程中,工作组的同志不顾舟车劳顿,每到一地都是第一时间投入工作,深入山间水库、田间地头等普查现场,与镇村级普查机构或普查人员进行交流沟通,详细了解基层水利普查工作开展情况,收集先进经验,摸清存在问题。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很多同志在晚上继续认真查阅基础资料,仔细审核内业成果,经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在长期加班加点、各地出差奔波的高强度工作压力下,普查办多位同志在普查期间病倒,但大家都表现出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小病不下火线。有的同志发高烧仍在工作,有的同志流鼻血依旧伏案查阅资料……
普查办有4位年轻同志来自直属单位太湖流域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工作地点原在无锡,但为了集中办公,经常“驻扎”上海,平时无法回家,周末还经常加班或出差,只能克服家庭困难,努力争取家人理解支持。其中3位同志的孩子都很小,经常发生伤风感冒,但由于他们没时间回去照顾,只能全由他们的爱人忙里忙外,十分辛苦;另一位同志以普查工作为重,全身心投入,顶住家庭压力,将婚期一拖再拖,直到普查工作基本结束才请假回老家完婚。
正是这些同志们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无私奉献,正是水利人献身、负责、求实的工作作风,才结出了普查工作如此丰硕的成果。
普查成果丰硕 应用前景喜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太湖局普查办历经三年的艰辛磨砺,终于收获了丰硕的果实,这是对普查办每个人不懈努力的最好回报。
太湖局普查办从河湖基本情况普查、水利工程基本情况普查、经济社会用水情况普查、河湖开发治理保护情况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情况普查、灌区专项普查、地下水取水井专项普查等八个方面着手,工作范围涵盖了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范围内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福建省、安徽省、江西省的29个地级普查区、233个县级普查区,累计普查对象达660多万个。普查获得的主要成果包括:1∶5万第二代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普查对象空间数据成果,河湖普查数据线划图,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各专项普查对象详细普查成果,各专业省、市、县套三级区成果,太湖局普查办水利普查总报告及各专业分报告,各省市水利普查成果分析报告,水利普查数据处理设备及机房环境,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大型水利工程详细信息等。
可以预见,此次太湖流域水利普查所取得的成果将为太湖流域规划、建设管理、安全监控、防汛抗旱、水资源节约与保护、水资源配置、水污染防治等提供全过程的信息支撑,并为推进流域数字化、信息化提供基础数据。普查中建立的流域基础水信息成果展示平台也将在提高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提高精细化调度管理水平、提高水利宏观决策水平、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3年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