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以来,内蒙古水利普查工作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水利厅党组的高度重视。按照国务院水利普查工作的总体安排,2010年2月,自治区政府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同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随后,各盟市、旗县(区、市)也成立了相应的水利普查机构,形成了上下联动的组织体系。
自治区水利普查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水利中心工作,各级水利普查机构精心组织,水利普查各项工作在国普办、流域机构普查办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积极配合,全区各级普查办以及近2万名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共同努力,水利普查员走村串户,跋山涉水,走近江河湖库,深入工程现场、经济活动一线,准确记录,科学填报,以对党、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勤勤恳恳工作,兢兢业业普查,为全区水利普查顺利实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全面查清了全区河湖水系、水利工程、灌区、水土保持、地下水的基本情况,掌握了河湖治理与保护、利用现状,摸清了经济社会的用水状况及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查明了水利行业能力建设及管理状况,收集整理形成了全面反映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保护、监测和管理等方面基本情况的海量信息资源,形成了自治区迄今为止最全面细致、系统权威的基础水信息体系,为全面建立自治区基础水信息平台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内蒙古已圆满完成普查成果数据上报工作,通过了国普办审核,进入成果发布阶段。此次水利普查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也涌现出许多感人的事迹。
组织机构健全 组织保障得力
2011年3月7日,自治区政府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各级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水利普查工作,尽快落实普查经费,认真做好普查员、普查指导员“两员”培训,细化实施方案,强化台账建设,对水利普查工作从政府层面上给予有力支持,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全区各盟市、旗县区积极行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落实通知精神,成立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分解工作任务,签订水利普查责任状,将水利普查纳入领导班子目标考核体系,围绕阶段工作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督导,调动各部门做好普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各地普查工作得到了同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夯实了普查组织保障工作。
两员选聘严格 人员培训到位
按照国普办有关文件精神,自治区在选聘“两员”时严格把关,组建了一支经验丰富、责任心强、认真负责、长期稳定的普查队伍。截至2010年12月底,共选出“两员”19772人,其中,普查员15352人、普查指导员4420人。
自治区普查办根据全国水利普查培训工作方案,编写了《内蒙古自治区培训实施方案》,2010年12月13日开始进行水利普查综合、专业普查、档案管理、保密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培训期数为21期,累计培训4866人次,普及了水利普查业务及保密、档案工作管理知识,提高了普查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全区各盟市、旗县区结合当地情况,采取集中培训、一培到底、实地培训、现场预演等形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水利普查专业培训工作。第一阶段全区共培训人员23941人,第二阶段共培训人员23845人,培训达到了预期效果。
技术支撑得力 专业指导到位
为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水利普查工作,自治区普查办先后成立专家咨询组、技术调查组,解决普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与困难,内蒙古自治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水文总局、水土保持工作站、水土保持监测站4个单位作为技术支撑单位,承担水利普查8个专项任务。通过公布答疑热线电话、建立QQ群等形式,对工作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及时给予解决,并针对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任务,深入盟市、旗县区开展技术指导和重点帮扶工作,确保了水利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自治区普查办组成由区普查办工作人员、流域机构及技术支撑单位技术人员组成的联合督导组,3次对全区12个盟市、计划单列市和101个旗县区的水利普查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及技术指导,对各个专项的清查工作成果进行审核讨论,将各专业审核意见以文字材料形式下发到各盟市、旗县区。
2011年,自治区普查办还相继参加了由黄委举办的黄河流域水利普查工作会议、由松辽委组织召开的松辽流域普查对象清查登记阶段及各相关专业技术研讨工作会议。会上,鄂尔多斯市、杭锦旗、扎兰屯市、科尔沁右翼前旗等被选为典型盟市、旗县区作会议交流。
质量控制科学 督导检查有力
自治区普查办下发了水利普查质量控制工作细则,针对对象清查制定了一系列数据汇总、审核、抽查、验收等质量控制技术规定。各盟市相应制定了质量控制工作方案,全区质量控制体系初步建立,真正做到了质量控制从基层做起,技术前移,问题前置。
国普办会同流域机构普查办组成督导组,分阶段、分任务督导检查水利普查工作,对一些进度较慢、普查工作推动不力的盟市、旗县区进行了通报批评,要求其迅速整改。自治区同时加大水利普查督导检查工作力度,建立了自治区督导盟市、抽查旗县区,盟市督导旗县区,旗县督导乡村的联动机制,确保每次督导全覆盖。自治区普查办先后组织10多个工作组、200多人次,覆盖全区所有盟市、旗县区,针对水利普查不同阶段工作任务开展了督导检查,保证了普查方案和技术要求的全面落实。
各盟市对当地工作同时进行了不间断的监督检查。巴彦淖尔市对所属旗县区进行严格抽验,普查办人员深入泵房、企业,现场核实数据,检查工作日记,对抽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就地梳理,督促整改,收到了明显的成效。兴安盟突泉县普查办以县委、政府两督查室的名义开展督导工作,对两次以上检查还落后的乡镇、村主要负责人予以免职处理。
落实普查经费 加强资金管理
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党组高度重视水利普查工作,积极协调普查经费的落实。自治区本级水利普查经费预算18084.07万元,实际落实到位17546万元。盟市水利普查经费预算9185.3万元,实际落实到位3071.69万元。旗县水利普查经费预算29240.81万元,实际落实到位13141.77万元。自治区财政厅对全区工作突出的盟市、旗县区以“以奖代补”的形式,下拨经费500万元。自治区普查办在本级经费预算中对各盟市及旗县区补助6840万元,于2011年年底落实到位。
自治区普查办先后转发了财政部、水利部《关于印发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等,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经费使用管理监督检查月活动方案》,规范了自治区各级水利普查办普查经费的使用,自治区财政厅、水利厅对普查经费进行了监管和审计。截至目前,没有发现资金使用不当现象。
开展宣传动员 营造舆论氛围
按照国普办《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近期宣传工作实施意见》等要求,自治区普查办编写了《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近期宣传工作实施意见》及《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宣传工作方案》。自治区普查办先后定期向国普办及流域机构报送水利普查旬报44期、工作周报11期,向各级政府水利普查机构报送简报19期。
自治区普查办充分利用电视台、报纸、杂志、网站等宣传媒介,以手机短信、发放纪念品、张贴宣传画、组织宣传活动等形式,对水利普查进行了多形式、全方位的宣传报道,提高了水利普查的社会认知度,营造了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水利普查的良好氛围。
利用网站进行宣传。开设了水利普查网站,利用国普办水利普查网站、自治区水利厅网站、黄委水利普查网站对水利普查工作作了相关报道。
利用主流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在《内蒙古日报》上开设水利普查专栏,及时报道工作动态等。在内蒙古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插播水利普查宣传片,起到了宣传动员的作用。
进行大型水利普查宣传活动。与自治区水利厅联合,利用2011年5月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科学技术厅、自治区科协及呼和浩特市政府联合举办的“2011年内蒙古科技活动周暨全区第十六届科普活动宣传周活动”,布设展板,发放宣传单。
发放纪念品。为全区“两员”及水利相关部门统一制作印有水利普查宣传内容的T恤18000件、雨伞18000把、纸杯16万个、宣传台历18200个。
开展水利普查进社区活动。自治区普查办与呼和浩特市普查办联合开展水利普查进社区活动,选择10个社区,张贴宣传画、宣传标语,赢得群众对水利普查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利用《内蒙古水利》杂志,图文并茂进行宣传。
在呼和浩特市各主要地段LED屏播放水利普查宣传片。与此同时,各盟市、旗县区也进行了全方位的宣传。
加强部门配合 完善档案管理
自治区普查办根据国普办及流域委《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档案管理办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档案验收办法》,结合自治区实际情况,编制了《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档案管理实施细则》《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档案验收实施细则》,成立了档案管理工作组,普查办负责人任组长,选派4名责任心强的同志负责本级普查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
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高度重视水利普查档案管理工作,由自治区普查办牵头,自治区水利厅办公室、自治区档案局等部门组成档案验收组,对全区水利普查档案进行验收,完成了全区所属12个盟市的档案验收和部分旗县区档案的抽验工作。
树立先进典型 弘扬先进事迹
3年多来,全区水利普查工作中涌现出一大批典型人物与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
阿拉善右旗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在水土保持风蚀野外调查过程中,由于风蚀点分散,再加上草原网围栏较多,常常要绕上好几倍的路程才能到达。20个野外风蚀点的调查,普查员用了20天时间,走了3000多公里路程。
锡林郭勒市西苏旗人民政府原副旗长、全国水利战线劳动模范、68岁高龄的牧区水利专家格日勒图,曾在水利战线上工作了50多个年头,为自治区牧区水利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此次水利普查工作中,他参加了牧区水源地、水源井普查工作。3月的二连浩特依然是寒冬,沙土飞扬气候严寒。3月13—23日,格日勒图带领普查人员深入4个嘎查进行逐井逐户调查、访问,详细核查了牧区所有水利工程,登记核对原有水源、工业用水及水源地境内水井的坐标位置、工程总量、使用情况和完好程度,利用20多天时间完成统计汇总工作,最后成果以图表和普查报告形式成册成文。
在水利普查数据汇总平衡阶段,由于时间紧、上下协调工作量大,呼伦贝尔市普查办职工梁心蕊手术后的第二天在病床上坚持工作。有时为了核实数据,不分昼夜,同事们常在睡梦中惊醒。就是这样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普查数据汇总、审核及上报工作。
赤峰市水利普查档案的归档整理工作繁杂、耗时,不能在正常工作时间内完成,需要利用下班及节假日时间。档案管理人员多数是女同志,考虑到这些同志家里孩子小和晚上加班安全问题,市普查办副主任杨立慧坚持与同志们一起加班,并动员档案管理人员家属协助工作,完成水利普查档案的归档整理工作。
内蒙古水利普查形成的成果及其开发应用,对于科学谋划水利长远发展,提高水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将对自治区水利事业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3年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