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2月21日讯(通讯员 王宇霞)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水利工作在“十一五”时期,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围绕全盟经济转型、生态环境改善和农牧民增收,适时调整水利工作思路,全面规划、统筹兼顾,重点完成九件大事。
一是加快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努力解决农村牧区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等饮用水不达标及局部地区饮用水供应严重不足问题。使30万人、100万头(只)牲畜饮用上安全水。
二是大力发展水浇地,推广节水灌溉。5年内新增水浇地15万亩,到“十一五”期末,实现人均1.5亩水浇地的目标,全盟水浇地总面积累计达到45万亩;新增灌溉饲草料地40万亩,灌溉高产饲草料地面积累计达到90万亩,实现过冬畜均0.1亩的目标。对新建农田、饲草料地灌溉工程全部采取节水灌溉技术,旧有工程逐步进行节水改造,促进节水农业的发展。
三是加快水保治理步伐。5年新增水保治理面积100万亩。在进行水保治理的同时,充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使水土流失现象和山洪灾害得到有效控制。
四是做好抗旱防汛工作。围绕全盟“避灾型农牧业”建设目标,坚持长期防旱抗旱的思想,推进各项抗旱措施的实施,加强水利抗旱服务组织建设,提高抗旱队伍服务能力和旱情测预报工作水平,最大限度减轻因旱造成的农牧业生产损失。认真贯彻防汛责任制,制定完善防洪预案,重点山洪多发区建立起预案、预警机制,减少山洪灾害损失。将锡林浩特市、多伦县、太旗、白旗、西乌旗5个城镇的防洪工程标准由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或50年一遇。基本形成与小康社会要求相适应的综合防洪体系。
五是努力建设一批重点工程。到“十一五”期末,建成西乌旗高勒罕水库;开工建设西苏旗乌兰敖包水库、多伦县燕窝水库,力争建设期内建成;配合自治区完成兴安盟向乌拉盖水库调水项目,力争建设期内开工建设。
六是保障工业供水。要立足于“工业强盟”战略和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要求,优化配置地表水、疏干水和中水,确保满足大型工业集群项目用水需求,同时兼顾其它工业园区和工业项目用水需要。努力使万元GDP用水量由现在的224立方米下降到164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135立方米下降到128立方米以下;工业水重复利用率从30%提高到50%以上;污水处理回用率由10%提高到50%以上。
七是继续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利用5年时间建设一批节水型城镇、企业及服务业、公益事业行业和农牧业产业,使企业和农牧业节水达到自治区先进水平。建立较为完备的节水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督保障体系,使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八是加大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力度。合理配置地表水、地下水、天上水,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突出抓好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配置工作。逐步建立排污总量控制、定额管理、排污缴费、水质监测、超标预警、过量惩罚等水资源保护制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力度,实行严格的地下水保护政策,加强地下水超采地区的综合治理,逐步封闭使用地下水工业项目的自备水源井,促使其充分利用中水和地表水,促进资源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九是搞好水产养殖开发工作。到“十一五”末,力争使水产品产量达到 年产2000吨。其中水产品养殖产量1200吨,名、特、优、新水产品产量500吨,卤虫产量稳定在15吨左右,池沼公鱼产量稳定在300吨左右。贯彻渔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水产业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以水资源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渔业经济效益为中心,因地制宜走“优化结构,高质、高效、确保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6年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