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4月11日讯 记者从4月8日闭幕的西藏自治区水利工作会议上获悉,“十一五”期间,西藏水利将围绕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资源节约与保护、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和水利队伍建设目标,开展六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是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把建设旁多水利枢纽、拉洛水利枢纽、江北生态灌区三大骨干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电工程、灌区建设,作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通过这些工程建设,基本解决农牧区饮水安全问题,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80万亩,新增草场灌溉面积80万亩,保护和恢复4000万亩天然草场生态;基本解决农牧民用电问题,消除无电乡(镇)、无电村;初步建成防洪安全保障体系,力争洪涝灾害损失比“十五”期间下降一个百分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0平方公里,生态修复面积800平方公里。
二是深化水管体制改革。全面实施《西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完成中型以上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推动以产权、经营权拍卖、转让和股份合作为主要形式的小型水利工程产权、经营权改革。建立以“民办公助”为核心内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机制。建立政府主导,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水利投入机制。开展初始水权试点工作,建立和完善水价、电价征收制度,初步建成相对完善的城乡供水、农村用电价格体系。完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系。
三是要加强水资源保护和节约用水。实行严格的江河湖泊水资源保护措施,以水资源承载能力确定区域开发方向和规模。严格按照水功能区划标准,划定地、县配套水功能区。依法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建立入河排污总量控制和重大水质污染事件应急管理制度。加强城乡饮用水水源地江河源头、城乡饮水水源、自然保护区、重点风景名胜区水域保护。建立维护江河湖泊健康生命的评价指标体系,加大生态用水建设力度。发展节水灌溉,逐步改变大水漫灌的传统灌溉方式。
四是要构建水利行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探索水资源统一管理,城市水务一体化建设,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模式。全面推行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征收水资源费,加大水政执法力度。 建立以信息网络、水利数据中心为核心内容的水利信息平台。 初步建成水文、水情和防汛、抗旱、救灾一体化的现代化信息系统,建立洪水风险管理体系和水事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依法实行防洪规划同意书制度,通过规划,规范社会涉水活动。
五是进一步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对口援藏和面向社会招聘等渠道,建立一支专业齐全、结构合理,适应西藏水利事业发展需要的行政管理和专业技术相结合的人才的队伍。
六是要做好水利发展战略规划。发挥西藏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做好全区水资源综合规划后续工作,完成雅江和“三江”流域规划,以及其它重要河流综合规划。加快研究制订水能开发和管理办法,争取立法。着手开展西电东送能源接续基地建设基础工作。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6年4月11日